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写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将加法当成减法等错误。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并积极地寻找对策。一、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1.感知粗略,产生错误的视觉迁移在计算练习中,学生常常把计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练习是新知教学的必要延伸,是学生巩固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计算练习教学无非就是组织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再练习,是难以"出彩"的。这种狭隘的计算练习观导致练习内容枯燥,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的练习六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下图)。这道习题在练习六中属于基础性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关于这道习题,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建议是这样的:"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一周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再要求他们各自数一数或算一算,...  相似文献   

4.
正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不一定是科学手段。教师应当改进教学,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困惑,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寻"根"究"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一、情境设计,让学生钟情练习将学习中的模仿、训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我们教学设计的追求。有这样一道题:"地球赤道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练习课的教法是——首先,让学生板演一道习题:"三(1)班学生植树227棵,三(2)班学生植的树比三(1)班少45棵.三(2)班学生植树多少棵?”学生算完,教师将题中的"少45棵"改成"多45棵"再给学生计算.学生计算完毕,教师引导他们比较两个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突出所谓关键词"多"与"少"来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课上完后,听了这节课的教师建议教者出了一道题目给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6.
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王师傅计划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5分米和10分米的长方体小铁盒,若接头处不计,请计算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案例中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学生在巩固练习时,每一道题老师都不忘提醒学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误认为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都可以用长方形的有关计算方法来解决;其二,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图形的变化实质: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相似文献   

8.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新课教完后,安排了两节练习课,其中一节练习课设计了下面这样一道练习题.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的一节练习课上,遇到了这样一道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一定要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场景图的基础上,自主提出用乘法计算的不同问题。教参上提出的教学建议是这样的:"第10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各种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和教参,我有了如下的预设,学生根据这幅图,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有:求树的总棵树、猴的总数和桃的总个数。有了这样的认识与预设,我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那么,如何上好练习课?下面谈谈我个人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先做后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三角形"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求角1的度数。  相似文献   

12.
卢逢泾 《家教世界》2012,(2X):43-44
在如今提倡"轻负高质"的大环境下,学生就更需要通过练习准确及时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编排练习,更要注重在此过程中的有效提问,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就"如何设计练习过程中的提问"进行了一些"以问促思"的探索和实践,即尝试着针对某一道习题或某一组习题,力求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发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岳艳红 《教师》2014,(33):100-100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适量的练习,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要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练习的规律,科学地设计、组织和处理好练习,让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听了一节小数乘法的练习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每千克香蕉4.8元,3.50元买0.75千克香蕉,钱够不够?"计算后,学生甲回答:"不够。每千克香蕉4.8元,买0.75千克要花3.6元。而3.5元小于3.6元。"其余学生也附和赞同甲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学习"多边形"之后,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即:周长一定,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在完成练习时,对拓展练习中的一道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在一节小数乘法练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每千克香蕉4.8元.3.5元买0.75千克香焦,够不够?"经过计算后,学生甲回答:"不够.每千克香蕉4.8元.买0.75千克要花3.6元.3.5元小于3.6元."其余学生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7.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中的"整理与练习"有以下一道思考题。题目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分母是相邻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差等于它们的乘积。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发现这样的规律,课堂教学会十分枯燥,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考查了一道关于曲线运动的习题,笔者认为该题命题角度新颖,贴近生活实际,是一道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好题,把它发给学生练习时,发现不少学生掉入命题人的"陷阱".不仅如此,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学习中,科学地减少学生练习题量,挖掘"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能从本源上起到减负增效作用。本文通过"主"与"客"互换、"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巧摆"空城"四种策略改编课后练习,挖掘教材习题的潜在因素,把单一、枯燥的习题变成学生自主体验的一片广阔和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使习题练习少而精,课堂教学节奏明快有序,教学内容突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知错能改     
数学课上,张主任授完了本节重点内容后,布置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一位学生突然大声说道:"张老师,刚才你在解比例的时候漏写了一个‘解’字。"不要忘了写"解"字,这是张主任平时经常提醒学生的,现在自己却犯了同样的错误。此时,学生们的目光"唰"地全集中在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