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绘本创作者方素珍的作品被翻译到了美国,她说,如果把我的作品翻译得很标准,可是没有感动读者,我也不会感谢翻译的人。"我做绘本很慢,最长的一次,花了四年才完成。现在有出版社两年就出上百本绘本,而且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我听了,有点慌,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跟不上时代了?"台湾绘本作家方素珍对《幼儿100》杂志记者说。  相似文献   

2.
盛宁宁 《山东教育》2020,(5):112-113
人类80%的知识通过阅读来获得,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方素珍曾经说过: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孩子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正>一、书本引路,营造班级阅读文化"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我尝试以卡通片为引路小舟,利用经典的童话故事与电子绘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读书成为一种兴趣,逐步营造班级阅读文化。1.开展绘本共读,指导孩子阅读感悟。一年级学生刚刚脱离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当前颇流行的电子绘本图文结合且具有动感,能让学生在音乐声里随着主人公轻松遨游书海。《妈妈心妈妈树》讲述的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同伴  相似文献   

4.
袁佳红 《师道》2023,(2):38-40
<正>自从接触到绘本,我便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一般惊喜,不亚于当年接触儿童诗。集审美、哲思、趣味于一体的绘本实在太适合孩子们阅读了,生动有趣,美不胜收,读完让人回味不已。带孩子们欣赏了将诗歌与绘本结合在一起的《今天去远足》,了解到方素珍的故事后,孩子们的疑问来了:作者为什么要以“花婆婆”做笔名呢?  相似文献   

5.
绘本并不是简单地将图与文拼合,而是将图与文深度整合。绘本教学重塑了数学教学的新样态。运用绘本教学,要充分发掘"数"的价值、明晰"思"的指向、构筑"心"的坐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学力、助长学生的智慧、丰盈学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说起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很多读者可能未必留意,但提起《我有友情要出租》《妈妈心妈妈树》《花婆婆》,那些热爱图画书的家长和老师们,却几乎无人不晓了。方老师游走于大陆和台湾,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因翻译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质和儿童具体学情,从课程高度来规划、统整绘本教学,能让绘本教学有方向、有基础、有内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绘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要凸显"语"的价值,要突出"思"的指向,要找准"心"的坐标,帮助学生建构绘本课程,进而引领学生绘本阅读,促成学生的绘本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8.
逆境出人才     
济南市光明街小学,有个名叫边荣唐的学生。他3岁时失去爸爸,就和妈妈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次,见邻家的孩子手里捧着大苹果,小荣唐也要妈妈去买,妈妈却搂住他流眼泪,4岁的小荣唐就安慰妈妈:“妈妈,大苹果不好吃,我再也不要了,我不气您了。”后来,妈妈长年病在床上,失去了工作和生活能力,从此,照顾妈妈与上学读书的双重任务一起压在了年仅7岁的边荣唐肩上。为了不误时间,边荣唐把闹钟拨快一个小时。每天清早起来,他迅速打开炉门,放好锅子,煮好早餐。他把饭端到妈妈床前,还拿药配好让妈妈服下……有多少次,他刚把饭做好,可快到上课时间…  相似文献   

9.
长大的感觉     
12月21日晴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每一页都记录下了我们的喜怒哀乐。长大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和妈妈走在马路上,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就天真地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啊?"妈妈笑着对我说,"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去上学  相似文献   

10.
智算苹果数     
今天,我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苹果香,原来桌子上放着许多苹果。"好大的苹果啊!我先吃一个!"我一边说一边一个箭步冲过去,妈妈立刻挡在我前面,说:"小馋猫,如果你能算出妈妈今天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我就让你吃一个最大的苹果,怎么样?"我迫不及待地说:"好啊,好啊!"妈妈笑  相似文献   

11.
《免费赠送》选自"聪明豆绘本系列",讲的是好心的施尼佩尔先生写的"免费赠送"小纸条所引发的一系列误会,结局却很圆满的故事。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出自善心一定会有好结局,因为这个世界和苹果一样又圆又美好。  相似文献   

12.
笑话     
我没哭小强在家娇养惯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上学年龄,妈妈送他到学校上学。第一天上学回家,妈妈担心地问小强:"在学校好吗?没有哭  相似文献   

13.
学习和阅读绘本可以使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经验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有效增强自闭症儿童交往、认知以及语言沟通的能力。在具体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经典的低幼绘本,创建立体化课堂,采用"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中将绘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下文当中我们先是就绘本教学的概念和儿童绘本的特质进行了简单概述,接着就自闭症儿童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教学现场,幼儿对绘本只停留在显性内容的理解上,从表面上看,幼儿似乎理解了内容,但实际上能真正体验快乐,产生共鸣,表达情感的幼儿却寥寥无几。究竟原因何在?关键就在于情感的"情"上,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传情作用、关注幼儿的情感反馈等手段激活幼儿情感,让幼儿的"心"走进绘本,"情"在弦上时,课堂才会更生动,绘本教学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正"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系列,通过课程实录、经典绘本、创意作文以及延伸阅读,带领孩子把绘本读宽读厚,把作文写灵写活,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学。作为一名1岁宝宝的妈妈,我已然开始关注孩子阅读问题了。担心她以后不爱阅读,担心她以后不会写作文……拿到大猫老师的《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后,很想马上去请教她:是不是坚持让宝宝读绘本以后就会写作?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6.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用诸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孩子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停顿了一下,摸摸儿子的小脸,充满耐心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相似文献   

17.
《每一次》是一本充满着温馨母爱的绘本。故事中小熊的快乐童真,熊妈妈的慈爱与温柔,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浓郁的亲情。现今幼儿许多是独生子女,绘本里所描写的母子亲情是幼儿最容易体会的。为此,我挑选了这个绘本  相似文献   

18.
红帽子     
今天早上,小红十分高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她怎么这么高兴呢?因为她头上戴着妈妈刚买的红帽子。小红走着走着,看见了张奶奶。她正想过去打声招呼,却看见张奶奶提苹果的袋子烂了,苹果掉了一地。小红赶紧跑过去,看见张奶奶弯腰捡苹果。她捡了这个,又掉了那个,十分着急。突然,小红想到了自己的红帽子。她犹豫了一会儿,摘下来递给张奶奶去装苹果。小红帮张奶奶把苹果拿回  相似文献   

19.
正与一本台湾妈妈汪培廷著的《喂故事长大的孩子》的无意相遇让赵妈妈顿悟: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绘本的书。赵妈妈一发不可收拾,一下子为一岁多的儿子天天买下了几十本绘本。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家里的绘本量已经难以满足天天的阅读需求。赵妈妈向自己的两位已经当妈妈的朋友介绍了绘本以及绘本带给天天的快乐体验,"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她们姐妹三人达成共识,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绘本馆。她们经  相似文献   

20.
严艳 《孩子天地》2016,(7):293-294
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的内容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在中班阅读活动《帽子床》的"一课三研"中,围绕"以学定教"的改进和调整,我终于收获了有效课堂的精彩,这样的教学体验也让我对于建构"以学定教"的有效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1"以学定教"第一步——对《帽子床》绘本解读《帽子床》讲述了老鼠爸爸和妈妈趁小老鼠在睡觉出去寻找一些家具。在路上老鼠爸爸、妈妈发现了一顶大皮帽。鼠爸爸、鼠妈妈费尽周折把帽子搬回家给自己的宝宝做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