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现在选人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课本的注释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我认为有些尚需进一步推敲。在此,我对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的几处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编者和语文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撰《新版中学语文课本古文注释发疑》一文(载《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5期复印),对新版单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若干注释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是该文的续补,主要是对新版双册课本文言文若干注释加以辨正以及对当注未注的几个疑难词语加以补释,少数几条是单册课本的。失当之处,敬请指正。惜不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初二册245页注:“惜不得,就是‘惜之而不得’,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惜,舍不得。得,能够。”按,课本注解不确。惜本是爱惜、吝惜  相似文献   

3.
<正>一九八○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刊于该年第六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文中把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上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风习、古训、假借、词例。几年来《课本》经过修订,篇目有所增加,原有选文的注释也作了一点修改。披览一过,觉得可以商榷之处还有,并由此而联想到古籍注  相似文献   

4.
栗霞 《湖南教育》2006,(8):42-42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套好教材,但其中有关古代诗文的个别注释,其准确性似有可商榷之处,兹就七一九年级课本的几处注释提出一己之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及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为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贡献,但也有着少许疏漏、失误和不尽完善之处。指出其中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育普及性广,教材注释的准确与否关系重大,古典诗词的注释应当及时吸收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但现在通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汉以后古典诗词的注释,没有及时吸收这方面的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不妥之处多见。现以高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第三册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的一些注释为例。分类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9.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除排版印刷错误之外,注释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希望教材编写者予以重视,力求课本注释准确无误。现略举例: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36课《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某  相似文献   

10.
《屈原列传》标点、注释商兑五则杨宝生《屈原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课本编注者吸收了历代注家的研究成果,并注意突出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对文中词语的诠释,精当之处颇多,笔者从中获益非浅。但某些注释和标点,似乎还值得商兑。...  相似文献   

11.
“长烟一空”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对这句话的注释,历来颇有分歧。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沈啸寰对此说持有导议,他认为是“万缕炊烟,长长地布满了天空。”(见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对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一些意见》)。于在春在《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则认为应是“那一派烟雾完全消散了。”以上三种说法,熟是熟非?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学语文》2005,(1):48-4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文言文,很多是以前版本的“保留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多次锤炼,其科学性及严密性自当令人信服。然笔者近日读之,也发现偶有几处疏漏。指出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精当,应是所有关心语文建设的同仁们共同的义务。正是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不揣愚陋,对课文中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水浒》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初中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第一册)、《智取生辰纲》(高中第二册)。课本为其中名物制度、宋元口语所加的注释,有的未必确切,有的不大明了,现在谨就所见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作一些补充说明。当然,课本注释必须浅显、简明;这里仅仅为了榷疑、阐说,笔墨不免多化一些。当否还请同志们赐教。属于名物制度的,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小种经略相公”的注释。课本注云: [小种(chong)经略相(xiang)公]指北  相似文献   

14.
课本注释指瑕黑龙江省讷河二中牟世信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仍有几处注释不妥,指出如下:一、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蝉》一文的注释:“[墁]用砖或石块铺地面。”我认为这个注释违背文意,是错误的。阅读原文我们知道:蝉不是用砖或石块铺隧道,而是用身子里藏的一种粘液...  相似文献   

15.
赵旭 《学语文》2009,(2):46-46
《墨子·公输》通过曲折入胜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墨子崇高的思想家、军事家形象,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篇,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新近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的07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九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收入该篇。但书中对“何命焉为”与“吾义固不杀人”两处的注释却不甚惬当。  相似文献   

16.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本中注释的一些失误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质疑木言一、“必无人”“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句中的“必”,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一定、实在”。这一诠释欠妥。在古汉语中,“必”固然每每表示“一定”、“实在”的意思,但用作假设,表示“果真”、“假使”、“假如真的”之类的意涵...  相似文献   

18.
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发现课本某些注释存在瑕疵。对此,笔者不揣浅陋,择取几例,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9.
说说梵文     
张港 《语文知识》2000,(8):18-19
读古文,常会看到注释说,某词出自梵文或某词是梵语。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就出现了关于梵文的注释。那么,梵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梵文是印度现在全国通用的文字之一,算是一种文言文,主要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 ,发现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问题较多。这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虽无决定性的影响 ,但终究是教材建设还较薄弱的表现。因此 ,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教材中的每个训练问题 ,对于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我谈谈对课本中几处注释的看法 :一、《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课本注 :“舟人 ,船夫。”这一注释放在句中并无不妥 ,但从前后文来看 ,却不能成立。作者夜游石钟山 ,“独与迈乘小舟 ,至绝壁下”。可见船上载有三人 :作者本人 ,长子苏迈以及船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