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几乎在每本书上都会发现“责任编辑”这几个字,他是对一本书的命运负有全部责任的人。塔·波·伏尤科娃担任责任编辑的书共有85本。《八十五次喜与忧》便是伏尤科娃对自己唯一喜爱的,并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幸福的职业所作的思考和自述。这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总结。《八十五次喜与忧——一个编辑的思  相似文献   

2.
一得录     
记者节谠言 杨子才 老友来访,问我:国家正式公布11月8日为记者节,你做报人40余年,有何感想?答以有忧有喜。又问忧什么喜什么?我说,忧的是新闻工作者荣宠有加,而有的人却职业道德滑坡;喜的是若以庆祝记者节为契机,大力进行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教育,将十分有利于我们增强新闻职业道德。我向友人陈述了四端: 其一,少数人职业道德滑坡,原因虽多,但根本之点在于理想、信念淡薄。有的人是抱着“世路多艰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编辑?弄清编辑的含义与特征,对于做一名合格编辑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图书编辑的本质特征是‘对他人的文稿、图稿和资料’进行全面整理,使之达到出版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年画的出版发行量越来越大。据有关书店的同志对1988年年画市场趋势的预测,挂历需求量将增长,并趋向高档化。单位订购将大大超过个人购买量。从1987年2月份起,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出版社和发货店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年画看样订货会,省与省的“竞争”将更激烈。这种状况,令人既喜且忧。喜的是,年画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忧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杂感(1)     
做编辑工作五六年了,学生时代的那种对编辑工作的崇拜感和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而对编辑工作的甘苦,为他人作嫁的辛劳倒是深有体味。做一个编辑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但做好一个编辑也着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读11月18日《光明日报》,发现头版左下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由记者周华采写的《北街村的喜与忧》稿,通讯因采访深入而抓住了新闻眼。稿件中点明了此文是记者入住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观念的确立对于做好编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鉴于目前在编辑工作者中编辑观念比较淡薄,我认为有必要将此作为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编辑主体能动性观念社会上对编辑素有“杂家”之称,此话除道出编辑知识结构的特点之外,还自然使人联想起那足以令人羡慕的与“杂家”相对的“专家”之谓,其中颇有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编辑同行中,亦有对编辑职业抱冷漠态度者,甚至认为当编辑是为他人出成果鸣锣开道,为他人成名成家当铺路石,颇有吃亏之感。当私下和知心好友谈及编辑职业的利弊时,则发出不无自嘲之意的感慨:“反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学识     
对“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一直以来,有着极好的美誉。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一些编辑改稿,人们开始不敢恭维了。普通作者、读者如此,文坛巨匠也莫例外。张中行老先生就很有感触:“我是专搞文字的,写东西笔误或者有之,写错了则不可能,编辑要改可以,但要和我核...  相似文献   

9.
吃与喝,人类延续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健康,人人追求的目标。几十年前,中国人面对的是因吃不饱饭而产生的饥饿,如今,已经吃饱而且越吃越好的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因营养失衡而导致的“隐性饥饿”。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健康?成了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当中国人还徘徊在低水平的温饱线以下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温饱问题的束缚,开始追求起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从粗粮到细粮,再回到粗粮,到现在新推出的强化食品;从井水、河水到自来…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著名编辑伏尤科娃在其<85次喜与忧>一书中曾指出:"一个把自己的职业当作自己使命的编辑,会经常关心自己的工作,他们身上就像带着一个敏感的仪器,专门捕捉他所感兴趣的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开展业务研究能够促进业务提高和职业发展。编辑业务研究的选题有应然和实然两大角度,应然角度是从读者对象角度思考应该研究什么,实然角度是从自身优势角度思考能够研究什么。选题既可从内部生发即从自身思考与实践中来,又可从外部启发即从他人建议或受他人启发而来。编辑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构思选题,是撰写编辑业务研究文章简单有效的方法,既可从案例入手,又可从问题或现象入手,还可从观点入手。实际写作时需注意四个要点:选题具体可控、结构清晰严密、内容可圈可点、语言实中带雅。  相似文献   

12.
馆员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员赋大连轻工学院图书馆于鸣镝兰台凌空,令史初立。受重托而百代之文化典籍,竭全力而聚四海之情报信息;继人类文明之遗产,承社会进步之根基。以服务为天职,因奉献而欣喜;不求自己轻松,但求用户满意;不怨地位之不尊,唯恐能力之太低;不为个人争空名,专替他人...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编辑塔·波·伏尤科娃曾经在全苏广播电台、儿童文学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工作长达30多年,退休后写了一本自述其编辑生涯的书——《八十五次喜与忧》。此书1980年在苏联初版问世后,受到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职业困惑。这些职业困惑是由编辑目标、编辑角色、编辑责任和编辑利益冲突等引发的。要解决这些职业困惑,必须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重塑学报编辑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编辑,人们常常很自然地就喻之谓:“为他人作嫁”。久而久之,在“编辑”与“为他人作嫁”之间好象就画上了等号。当然,“为他人作嫁”作为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应该发扬,其实,对于这种风格的发扬,又何止编辑这一行。而且,这一提法,也只是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而言,并没有把编辑放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创造和精神生产的全局来看,因而它不能说明编辑的本质特征,同时更容易使人忽视编辑工作、编辑行为的主体性,影响对于编辑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我认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就是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我国编辑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为他人做嫁衣"的价值观,构建新时期的编辑价值观。新时期的编辑价值观应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新时期的编辑价值观的构建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出版机构培养和个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熊剑 《传媒》2001,(7):36-37
精神一到 何事不成 记得《湖南公安》被批准更名为《当代警察》向社会公开发行那阵子,三位老编辑、四位年轻记者、美编等一帮创始人既喜又忧,喜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湖南公安》终于成为《当代警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忧的是7个人在一间办公室里,新来的熊满哥还挂在张哥哥和刘妹妹的桌子角边,再有是作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环节之一,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它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工作范围是什么?所起的作用如何?并没有公正的统一认识。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职责也就不够明确,他们的权益和社会地位也未见诸法律上的承认和保障。至于社会舆论,更是众说纷纭,有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者”,“光采在人,辛劳在己”,“三教九流所不列”;有说编辑“并无专长”,只是个“杂家”。这些都是鄙夷之见,或自我菲薄之说,也有与之相反的看法,认为编辑必须“学者化”,真正配称“编辑”的,都是具有深知高见的学者,“非学者无能审改学者之稿”云云。事实证明,对“编辑”这个概念加以溯源、探流,给“编辑工作者”正名分,是十分必要的。就英语而言,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6月第二次修  相似文献   

19.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停滞不前时,时评则迂回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种"最脆弱最不成熟"的文体,划出中国新闻史的一个新时代,不知是喜是忧.然而对于时评来说,肯定是喜的,这不,时评热刚刚三五年,大一点的反思与讨论就有两次.一次是李方老师感叹"不容易",一次是惠铭生老师飞"冷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