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一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教材将此句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按照这种理解,本句诗译为"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4.
马建忠一方面接受了西方语法学理论中的句法学说,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学的句法观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句法理论。在《马氏文通》中,“句法”一词共出现了44次。《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由“句法单位论”、“句读成分论”、“次论”、“句型论”、“句子语气和句类论”等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6.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7.
“顿”是《马氏文通》中论句读的一个术语,但是由于《马氏文通》没有给它立界说,解释也不够清楚,所以人们对它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顿”与“读”、“句”的比较,解释“顿”是马氏论句读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的下位概念,其句法作用略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短语,与书中的“读”是同一级语法单位,虽然在形式上似乎有交叉之处,但是它们之问实际上是对立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的“主次”是马建忠根据西方语法学说中的“主格”(nominative case)建立的语法术语。它虽然有模仿性的一面,但也有创新性的一面,与西方语法的“主格”有所不同。但《马氏文通》所给的“主次”的定义是有缺陷的,“句之主次”和“读之主次”提法容易造成阅读者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里有一批简被命名为《三德》。简1中的"句■",整理者读为"後奮",我们认为"句"应该读如本字,古侯切,今音gōu。句,屈生也。奋,发也。"句奮"的意思就是指草木发芽生长。简6中的"■"字,目前学者们有四种通假意见。四种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我们根据楚地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谐声例证,认为"■"通为"虑",训为"乱"。  相似文献   

11.
"O宾格+VP"句是韩国语的一个基本的句法结构,在韩国语各类句型中与把字句的关系最密切。本文通过调查统计韩国小说《九刺鱼》,《七朵水仙花》和中国小说《北京人在纽约》,《骆驼祥子》的相应语料,讨论韩国语宾述句对应把字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梁永雪 《文教资料》2007,(25):74-76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其"代字章"首次提出"代字"这一语法概念,并将其独立为类,按意义划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四大类。此后,语法学家就此作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马氏文通》"代字"词类地位的认识;2.对《马氏文通》"代字"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3.对《马氏文通》代字章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扬 《现代语文》2007,(4):14-15
存在句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但建国前由于各家都在忙于建构汉语语法体系,所以存在句只是在讨论别的问题时被顺带提及.建国后,语法学界掀起场汉语主宾语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谈到了"台上坐着主席团""这里(这时)来了一个人"这些我们现在看来是存在句的句子.经过这次讨论,存在句才真正地从其它研究对象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句法和语境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了《韩非子·五蠹》中的“铁銛短者及乎敌”之句,认为该句为被动句,而不是主动句。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没有定论。文章考察自《马氏文通》以来语法学者们对被动句的研究,从中分离出他们对受事主语句的看法,得出受事主语句研究的脉络,从而得出结论:把受事主语句作为一种独立于被动句之外的句子来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黎氏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定名为"句本位",其特点是:文法研究以句子为坐标,先理会宏纲句子,再分析细目词类。其方法是:广集实证"例不十,不立法";"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分析;"活的文法"活看不拘泥。其内容是:建立"造句法"基本规律、确定句法结构六成分,从"造句"讲到"用词",拿"句法"控制"词类",立名词"七位",定动词"散动","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观察与实践分析,句法结构内含语义关系分析,词法句法内容章次编排革新,并分析展示"图解法"。黎氏文法对从《马氏文通》到《新著》之前的中国语法研究诸书进行了继承、发展和革新,是中国语法学史上"句本位"体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英语分裂句是一种起强调作用的特殊句型,即我们常说的It is…that和Itis…what句型.分裂句不只用来表达和传递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本文从语篇的角度探讨一下分裂句在语篇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荀子《劝学》中有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教社多年来对"参省"的解释是一致的,即"[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相应地,《教学用书》将此句翻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着检查自己".  相似文献   

19.
《史记·高祖本纪》中"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有的学者认为是"(受事主语)·为·宾·动·之"的被动句式,我认为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中的"读”是一种"中西合壁”体,其"西”的内涵在于"起语两词”的结构形式和"记时、记处、记容”时附起词、语词的语法功用;其"中”的内涵是"辞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读先乎句".<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种种论述体现了"中西兼顾"的推演思路.通观<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内涵及其推演思路,"中西合壁"呈"西"主"中"次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