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陈旭 《职大学报》2015,(2):46-48,41
演唱技术对于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歌剧《红珊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珊妹的塑造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该歌剧的演唱技巧,对于挖掘歌剧《红珊瑚》的艺术魅力,使歌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好的融合,发挥歌剧艺术的社会功用,推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剧《运河谣》是一部具有民族气蕴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歌剧新作,它以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歌剧意境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喜爱。文章重点对《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唱段演唱艺术技巧的处理、对《运河谣》中主要唱段演唱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研究,旨在为中国歌剧在创作技巧、创作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作品,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创新性以及音乐性,其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其坎坷经历可以称之为经典。作者用尽毕生精力和心血得来的尚未画上句号的佳作,被后人广泛传诵,歌剧中引入了中国的传统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而且这首歌曲的旋律几乎融入在了这首歌剧的始末,其中渗透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可以说《图兰朵》是一部巅峰的歌剧艺术作品。本文针对这部歌剧的演唱技巧展开讨论,选出几个章节来分析并鉴赏期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领导者形象、渔家女形象、共产主义者形象、革命英雄形象进行研究。通过搜集有关歌剧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资料、音响、图片来充实内容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性。希望以此文的阐述来见证民族歌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于歌剧戏剧性表现的重要性,也期待本文能让更广大的人们用心地保护和传承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在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进行、舞美等形象化手法都致力于塑造符合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温德青在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形象化创作手法与歌剧的关系切入,深入分析该作品在演出形式及声响布局等方面的形象化手法运用,可以看出创作者有关受众的特殊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该儿童歌剧创作中形象化手法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惟妙惟肖及诙谐的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该剧的特点,欣赏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指出应当注意提高音乐素养,不断提升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珊瑚颂》是歌剧影片《红珊瑚》的主题歌。这首歌它短小,却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它创作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它借物抒情、咏物颂人,它韵律优美、诗意浓浓,它是海政文工团留给人们的蓝色经典。  相似文献   

8.
戏剧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是我国戏剧工作者长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从抗战初期的通俗戏剧到四十年代中期的《白毛女》、《赤叶河》,都在民族化与群众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建国后,我们的话剧、歌剧与戏曲,都致力于民族化与群众化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汉卿》、《茶馆》与《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等剧作,标志着戏剧的民族风格的成熟与发扬,它们在一个时期内,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灵,激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的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他的《波西米亚人》是其在中年时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充满了美好的乐汇,是晚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翻译学注定是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科学,不可能仅仅是双语间在字、词及句法结构上的简单对应。歌剧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学作品形式,对译者翻译水平要求的更高,不仅要求准确,流畅,同时要求体现原作的美学体验。翻译与美学是紧密相关的。翻译美学则致力于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译者只有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甚至话语节奏都淋漓尽致地再现,才能完美的传达原文的美感。文章以歌剧《文成公主》翻译为例,从音乐美、民族美、台词美、借用美四个方面探讨了歌剧翻译的关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偷洒一滴泪》是歌剧《爱的甘醇》中最为经典的咏叹调,是多尼采蒂在创作即将进入极盛时期的成功之作。演唱者通过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以及此唱段在剧中的位置,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通过歌声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融入作品,反复吟唱曲调,揣摩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歌词体会说话的过程之中气息和声带的搭配,运用想象去体会奈莫利诺的感情世界,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同时联系生活,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再造想象,对作品产生现实的共鸣和切身的体会,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将作品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咏叹调《去追随我心爱的戈桑》的二度创作问题,提出二度创作不只是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而且要了解歌剧本身,对人物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演唱出真切、细腻、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声情并茂”是歌唱者在表演时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文章结合歌剧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例,指出歌唱者只有在通过分析词曲特点、把握整体乐思的基础上,做到以情带声、依声传情、归正字音、形体表演,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歌唱。  相似文献   

14.
景观歌剧是以音乐本身为主体,是融合了多种门类演出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景观歌剧尝试着将歌剧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在突出了它规模宏大的特点的同时,对于歌剧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景观歌剧的发展情景和如何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融入经济社会,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歌剧"是由外国传入国内的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经过中国舞台音乐艺术多年来的反复雕琢,中国歌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感染表现风格。本文根据中国民族歌剧音乐风格创作发展的沿袭与演变情况,就多个民族歌剧音乐题材、风格创造材料的选择、歌剧表演方式等角度来浅析当代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剧是我国特有的歌剧艺术形式,也是中国音乐工作者百年来对歌剧进行民族化改造的重大成果。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背景下,民族歌剧也应该通过正确认识歌剧、彰显民族风格、探索推广方式等路径,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下半叶,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丰富传统,把歌剧艺术推向了顶峰。他的音乐充满着戏剧性,注重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深刻的社会现象。他个性鲜明的艺术创作风格,对歌剧演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始终坚持着音乐要为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进而为表现戏剧内容服务的艺术观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不仅给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上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给美声唱法的演唱注入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歌剧合唱的戏剧性功能表现在:渲染戏剧气氛、介入戏剧冲突、参与形象塑造和揭示歌剧主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歌剧艺术里,女性有着非凡的艺术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歌剧作品对女性的刻画及艺术处理也千差万别。本文概述了中国歌剧发展长河中各个不同阶段创作的女性形象,并以悲剧型、英雄型与爱情型三种典型女性为例,针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展现三种典型女性对中国歌剧产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威尔第歌剧创作分三个阶段,学术界时后两个阶段的研究较为深入,成果也较丰,但时第一阶段,特别是对第一阶段歌剧合唱的研究却很少。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第一阶段尚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等待开发,其对后来发展阶段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