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作家老舍在投稿时,常要注上“如不适用,祁代扔掉”八个字。他说:编辑“不肯发表我的作品,是对读者负责,不是跟我过不去。”这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它既说明了老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说明了老舍对编辑的尊重。与此相反,有的人几经退稿后,便埋怨起来了,说自己是无名之辈,又没个当编辑的亲戚,这辈子是别想用稿了。个别人甚至因此而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说法.因此,"拿笔杆"写文章被不少人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政事之先务". 作家老舍先生曾对人说,他有的写,没的写,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 科研人员也要多写,多写是通往真理殿堂的不二法门,是理论武装、知识积累的需要. 党政领导干部也需要拿起笔杆.  相似文献   

3.
1956年9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文联召开会员大会。在会间休息时,作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先生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面前问候。我虽不认识这位老者是谁?却见到老舍同他交谈十分亲切,便向旁边人打听,方知他就是写章回小说而闻名的张恨水先生。 当时,我想到北京解放后,社会上对张恨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鸳鸯蝴蝶派,有人说他是礼拜六派,也有人说他的不少小说揭露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我暗下寻思:不管怎么说,他写的小说在读者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北京解放后他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应该再有什么特别牵心挂肚的东西了。您说,什么罪他没遭过,什么福他没享过,什么坎他没跨过,什么大起大落大红大黑大冷大热他没经历过?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都唱过千百遍了。但是,要有一天,谁要跟我说,嗨,老陆,你们家那一片的住户保不齐从今儿个起就全都上不了网了,我一准儿跟他急。那感觉就跟突然把我关进了小黑屋,或者把我扔进一个深八十米的枯井里后,就没人理睬了一样。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说法。因此,"拿笔杆"写文章被不少人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政事之先务"。作家老舍先生曾对人说,他有的写,没的写,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科研人员也要多写,多写是通往真理殿堂的不二法门,是理论武装、知识积累的需要。党政领导干部也需要拿起笔杆。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负有管理之责,发挥着"领"和"导"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干部的写、学、思,体现着领导干部的综合素  相似文献   

6.
一次,著名编辑赵家璧得知朋友老舍来上海开会,便打电话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两人一见面,老舍便兴奋地向迎在门口赵家璧喊道:“恩人,我来了!”这一句“恩人”忽然让赵家璧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时只顾与对方寒暄了,也没来得及多问。席间,两人小酌,赵家璧借着酒力,道出了之前的疑惑:“先生德高望重,与我也未曾有亏,为何刚才见面时称我为‘恩人’呢?”只见老舍放下手中的酒杯,爽朗地笑道:“还记得有一年,您曾给我寄过稿费吗?  相似文献   

7.
一次,著名编辑赵家璧得知朋友老舍来上海开会,便打电话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两人一见面,老舍便兴奋地向迎在门口赵家璧喊道:“恩人,我来了!”这一句“恩人”忽然让赵家璧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时只顾与对方寒暄了,也没来得及多问。席间,两人小酌,赵家璧借着酒力,道出了之前的疑惑:“先生德高望重,与我也未曾有亏,为何刚才见面时称我为‘恩人’呢?”只见老舍放下手中的酒杯,爽朗地笑道:“还记得有一年,您曾给我寄过稿费吗?  相似文献   

8.
郑:你在《中华文学选刊》上看到我对浩然的采访,其中谈到老舍之死时涉及到您,这才找到我。但据我所知,把您和批斗老舍联系到一起的文章,我这不是第一篇,为什么您现在才想到要就此事公开发表意见? 侯:浩然在接受一位叫陈徒手的采访时,曾提到“北大造反学生侯文正在文联搞队伍,来了一车女八中红卫兵,说要揭开文联盖子……”,但话说得比较含糊。  相似文献   

9.
8月14日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克华的家里,周母说有很长时间没见过儿子,也记不清他最近一次回来看自己是什么时候了当被问到儿子回来有没有给她带过东西或钱时,周母摇头:"没,没有给过钱。"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华商报》8月15日)  相似文献   

10.
1968年9月,阴通三毕业后来到太原。分配办的人看来是老生常谈了:“城里没地方,近郊也没有。远郊只有曲阳、娄烦、古交要人。”小伙子笑了笑:“哪儿也行。哪儿需要我就去哪儿。”那人瞅了他好半天。大概是还没有碰到这么容易分配的大学生吧。在古交区文教办公室,接待的人对他说:“区里也不要人,只有乡下的学校里要。”小伙子一边擦汗,一边微微笑着:“哪儿也行。”于是,他沿着一道干河沟步行十多公里,到了后潮。一所新办的七年  相似文献   

11.
孔剑清走进平凡人心里王恬有人见了孔剑清说:“老孔呀,你怎么还是那么有激情?瞧你越活越精神!”孔剑清向我转述这番话时,笑着指指脸说:“精神什么呀,那么多皱纹。”她转而道:“不过激情是一定要有的。干我们这一行当的,对老百姓要是没有真情实感,对社会要是没...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喉舌论》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仙可以点石成金,谁没有钱就给他点一块金子拿走。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神仙给他点了一块金子,他不走,又给他点了一块,他还不走。神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那人说,你给我点那么两三块金子,用完了还不是没有,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故事寓意很深。世界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根本不存在,但有点石成金般功效的思维和方法确是存在的。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什么也  相似文献   

13.
碎瓷片     
《出版参考》2004,(6):1-1
年轻人要离开时,他走过来握住我的手,把一块碎瓷器片放在我的手掌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一年后我和他结婚了。  相似文献   

14.
蒂姆温顿的这篇短篇小说《远在天边》写得像一部小电影。女主角肥麦茨的生活孤独而平淡,没有朋友,更没有男朋友。她逐渐暗恋上了每天中午来他父母书店看书的一个深肤色男子,最后却什么也没发生。文中电影一般的语言把主题突出得更为生动:人与人之间隔绝孤独感无处不在,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闲读偶记     
《老舍书信集》写信和写文章不同.信是写给收信人看的,不必拿架子,不必多修饰,该说啥就说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书信是无遮拦的直接倾诉,见信如见人.所以,《颜氏家训》里有“尺牍书疏,千里面国”的话.而文章是要公开发表的,即使再真诚再直爽的作家,执笔也不免有所顾忌,检点其内容,斟酌其言辞.所以,写文章又叫做文章(写信就是写信,决无“做信”之说).从作家的书信里,就更容易看到作家自己.文如其人,信更如其人.又缘于作家(当然是指大作家)深刻的思想,娴熟的语言,作家的书信就更可读,能读出他公开发表的作品里所没有的意思,也能见识他更加率意为之的文笔.《老舍书信集》(舒济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老舍书信160余封.据编者说,确知有二千封老舍书信毁于文革,书中所收,仅是劫余的一小部分.虽只一小部分,仍有丰富内容,且语言很美,时有幽默,读来亲切自然,常使人不禁粲然一笑.如1942年自重庆寄往北京的家书,说到孩子上学事:  相似文献   

16.
柳橙 《编辑学刊》2007,(4):59-61
一、必有与可无之间的"阅读" 我们对阅读抱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好书者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书.好网者说:书有什么意思?游戏多好玩啊.也是,孔子说: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乐,没有说是一定要读书.颜回倒是说过去春游,三朋五友吹吹风,唱唱歌,那是人生至乐.  相似文献   

17.
朱志伟面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媒体以"时代先锋"人物集中报道,仍怀揣普通人的"平常心","我没做什么"成了他的口头禅,"要多做点事"成为他的新追求,众多单位邀请他作先进事迹报告也被他一一谢绝。朱志伟说:"荣誉是过去的事。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放到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儿事上,为民服务让我踏实。"综观朱志伟任龙泉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警备区,有一位多产的言论作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写的文章观点独特而鲜明,论述有力又有理,读来如三伏天喝凉开水──很解渴。他就是江苏省杂文协会会员、全国心理学会会员、上海警备区组织处处长顾亦兵,没有当过一天新闻干事,但他入伍24年来已发表作品1000多篇,尤其是言论,占了一大半,其中有4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举办的各类征文活动中获奖。说起写作的体会,顾亦兵深有感触地说:“写东西关键是要用心投入。”文章偏爱有心人不少人常埋怨:“没东西可写”、“无从下笔”,顾处长的体会却是:“文章偏爱有心人”,他说写…  相似文献   

19.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7,(11):28-29
李:周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曾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过去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刚才,他又向您介绍了向阳湖的历史,有众多向阳湖文化名人,我也自然想到您父亲——广大读者所景仰的老舍先生。他是“文革”之初中国作家舍身殉难的第一人,当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如果没投太平湖,后来也会下放到向阳湖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任职三年半来,经常到基层调查访问,不论走到那里,遇上什么新鲜事,都要亲自去看看,遇到什么问题,非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有些人不理解他干嘛要抠的那么细,看的那么多?日子久了,这样的事多了,人们就说这是他当记者、作家久了,养成的一种“职业病”。去年他听人说藁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