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22-22
“安徽省工农业展览会”由安徽省工业厅、农业厅、民政厅、林业厅、水利厅、手工业管理局、文化局等厅局联合举办,于1956年开展,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财贸、文教卫生和历史文物等21个陈列馆,展览期间,展品不断充实调整,直到1960年闭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教育改革,科学中心作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逐渐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在改革浪潮之下,一些传统的展品理念已无法满足观众从“被动操作工”到“自主探究者”角色转变的需求,同时场馆也需要在展品创作上获得更多自由。本文选取探索馆的一个展品研究项目作为案例,借助对具体展品的观众研究和设计特征分析,详述以转变观众角色为目标的展品设计要点和策略,希望为国内科技馆建设及展品设计研究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碎片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科学教育领域逐渐关注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对学生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馆作为青少年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提升其活动质量、推动馆校结合的发展,也应尝试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视角,以合肥科技馆“锥体上滚”活动为例,解读活动流,剖析活动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以及活动资源,探讨科技馆教育活动融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展品是科技馆有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资源,但如果展品仅是单纯展示而不辅之以必要的教育活动,其教育功能往往难以充分实现。通过考察分析和开发教育活动的实践,笔者认为:欲充分实现展品的教育功能,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主动探索,须通过教育活动对其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本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馆展品“二次开发”的概念、必要性、类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其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博物馆与传统珍品收藏所的根本区别之一,即“藏品转化为展品”。对于科学博物馆来说,其展览品质和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品转化为展品的深度和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笔者提出“图文转化”“多媒体转化”“机械与机电互动转化”和“叙事场景转化”四种藏品向展品的转化模式,旨在充分激活藏品功能,挖掘出其中的信息内涵并呈现给观众,最终实现展品展陈及博物馆教育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课程依托中国航海博物馆“世界航海五百年”特展,重点诠释高中历史课程中“全球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本课程将团体心理游戏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博物馆展品这类独特的实物史料,带领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并学会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体感交互技术的工作原理、体感交互设备Kinect发展现状和编程算法的研究,探讨其在科技馆互动展品设计与制作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在展品设计中实现了一个人机互动原型系统,利用Unity3D作为引擎构建交互平台,以C#语言为桥梁连接Kinect、网络摄像头等交互设备,实现体感交互,改进互动科普展品设计方案,对科普形式进行多元化、多感官的创新探索实践。力求实现从“被动科普”到“主动科普”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代折纸丰硕的发展成果是设计开发“纸来折往”现代折纸科学展的基础。本展览从认识现代折纸的两重视角出发,设计“折纸历史”“纸于现代”“纸向未来”三大主题,“纸于现代”包括“纸间数学”“纸间纵横”“纸上工程”“纸间指趣”四个模块。展览旨在通过丰富的展品与展示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展示与解读现代折纸,加强观众的认识与感悟,让观众发生从“折纸是一种艺术”到“纸是载体,折是本质”的认知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的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正在形成,其最大特征就是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中国丝绸博物馆2017年举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突破以往展品题材上的限制,将展品从单一纺织品拓展到丝路文化遗产的全领域,从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的视觉角度,讲述科技在丝路古道上探索出的新故事,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体验和教育活动,实现宣传历史文化的同时,拉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与观众之间距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2009,(3):59-59
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丝绸文化”于2004年完成改造。该陈列分“丝绸故事”和“丝绸工艺”两部分:“丝绸故事”由丝绸厅、丝绸之路连廊和服饰厅组成,展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的古代织绣文物,全方位讲述了丝绸的起源与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丝绸工艺”由蚕桑厅、染织厅、织造坊组成,  相似文献   

11.
鲍芳  冉强辉  张慧  高伟 《编辑学报》2014,26(4):380-382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创刊仅1年半,即被SCI和SSCI同时收录,成为我国第一种被SCI/SSCI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文章总结创刊初期取得成功的要素和实际操作经验,主要包括定位准确、及时填补学科领域空白,充分利用主办单位的学科和科研优势,组建高效运作的国际化编委会,认真执行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获取国际优质稿源、实现审稿流程国际化等国际学术期刊规范化办刊路线,以及打造专业、精干的编辑团队。提出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融合自然历史和世界文化于一身,藏品超过1250万件,大量开展国际范围的研究。2017年参观人数超过130万人次。该馆设有27个永久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展厅、2个儿童动手实践探索展厅和4个用于临时展览的展区。该馆收集了两只鲸鱼的骨架,将其中一只鲸鱼的心脏做塑化处理后在主展厅展出,将在加拿大各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巡回展出。  相似文献   

13.
科学仪器史的兴起是过去数十年科学史领域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博物馆藏品和博物馆从业人员对科学史研究的介入。这一研究趋势在国内仍未见波澜。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自2018年筹建以来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在仪器和发明复原、科学仪器史等方向做出了探索,回应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科学史领域对科学仪器以及科学物质文化的关注,同时积极将自身的馆藏与科学的历史、清华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相联系。对相关研究的缘起和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反思了既有工作,同时对国内科技类博物馆开展科学仪器史研究的相关方法论做了初步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以传播科学原理及结论为主,而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容易使展览虽然充斥着展品和知识,却难以支撑和诠释展览主题。如何挖掘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并深化科学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引入和展示科学史内容是一种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增强了科技馆展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对深化展览主题和创新展示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锺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博物馆学家。他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最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他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古脊椎动物学的各个领域,其中重点是中国古爬行动物和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的研究,一生发表科研著述670余篇(部)。他还是中国自然史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对该领域的开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锺健在我国的地质古生物研究、自然史博物馆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Japan's first history museum—the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 (NMJH)—had its tenth anniversary only a few years ago. It is thus a comparatively new national museum, and only a segment of the public is aware of its existence. With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offers the potential of new directions for the national museum system.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NMJH's past and present and examines the ideologies and practices relating to exhibiting Japa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practices of The Pseudo-Turpin Chronicle. The Pseudo-Turpin Chronicle has been called an enigmatic work by scholars, and the mystery has carried into library classification. The work's language of origin is not its national language. The work's varied acceptance as fact and fiction also plays into its classification practices. For many years, The Pseudo-Turpin was believed to be a true account, so it was classed as history. While the work has standard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even its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practices are varied.  相似文献   

18.
Television history channels and programming have seen considerable growth in recent years, ye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levision history audiences remains limited. This essay argues that media history scholars need better to understand what happens when audiences consume television history, examining the critical debates concerning the genre's specific modalities of rendering the past on screen before exploring what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it affords viewers. The essay draws on original 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on audiences of historical reality television through a specific, small-scale case study of BBC Wales' Coal House at War (Indus 2008). It argues for the need to retain a dual focus upon such programming's historical content and its televisuality if we are to appreciate the intricacies of viewers' cultural consumption. The essay concludes by demonstrating that audiences' own oral and written responses to television history reveal something of how people, situated in their specific times and places, understand both their past and their present.  相似文献   

19.
自然史类博物馆是中国近代以来出现最早的博物馆类型之一,中国最早的在华大英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以及北疆博物院等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深入考察这些博物馆建设之初的讨论,并对比这些博物馆建设者的具体意图和办馆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博物馆都以服务西方自然史研究为主要目的,但却有着不同的建设取向。这些自然史博物馆不仅为西方的自然史研究提供中国的标本资料,有的博物馆还成为了西方人在华开展自然史研究的平台,为西方提供自然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技博物馆普遍存在展览水平不高、传播形式单调、拘泥于知识、有形式没内涵等问题。本文依据科技史、科技哲学、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及传播学等理论,探讨一种基于科技藏品、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强体验和认知的情境式传播方法。科技发展的历史不能重演,但透过情境对科技藏品的展示及其内涵的传播,可以让人们追根溯源,了解科技产生的背景、发展脉络、带来的变化,以及关键人物对科技的贡献等,让人们感受到科技文化的力量,从中受到启发,对未来科技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