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毛会师的地点应在湖南酃县沔渡,会师地点应与召开会师大会的地点区别开来。会师的时间是1928年4月18—19日,召开会师大会的时间是4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威信召开的扎西会议,根据当时时局的变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也为当时正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抗争的红二、六军团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扎西会议精神的指引下,红二、六军团反"围剿"斗争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奏响"乌蒙回旋",实现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3.
蒋新红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17-19,27
红二、六军团从北渡金沙江到离开中甸县城历时18天,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也是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在行军途中以及在县城休整期间,红军纪律严明,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北上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物质基础。也为后来我党开展民族工作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抢渡金沙江;接着,又翻越了一座座人迹罕至的雪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5.
<正>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湖南通道县境时,放弃了北上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是党史学界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对于这次事关党和红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八万多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关于这次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时间,国内出版的刊物、书籍说法不一,有10月10日之说,10月18日之说,10月18日及10月21日之说。由于参加长征的部队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还有三十四师及后方机关,又分别从江西雩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因此,出发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我认为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不能以哪一  相似文献   

7.
自新中国成立后 ,只要涉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写的都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也就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转战十余省 ,行程二万五千里 ,其中有  相似文献   

8.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历史壮举——长征。  相似文献   

9.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盘县(今盘州市)召开的一次决定军团行军方向的重要会议,其“北上会师”的决议对后来推动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重要作用。盘县会议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思想,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以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中央与地方紧密联系,以提升党政机关的行政效能等,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卫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60周年。那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与地点究竟在何时、何地呢?现行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20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辞海》(1989年版)第98页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注释说:“1936年10月,红军第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60周年。那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究竟在哪里呢?在现今出版的一些有关书籍中,大都只说是在甘肃会宁地区。如现行的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必修)第20页上说:“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然而笔者要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完整,会师的地点实为两处。《辞海》(1989年版)第98页载的《…  相似文献   

12.
季石 《老年教育》2014,(2):11-13
贺龙率军声东击西 陈诚顿时晕头转向 1935年11月19日,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红二、六军团的两万多名指战员从这里开始长征。此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调集140多个团的兵力,围攻长江以南仅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妄想聚歼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二、六军团。  相似文献   

13.
过去有人把毛泽东同志《长征》诗中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解释为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这是不妥的。我们知道《长征》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成的。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即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指引下,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1936年2月南下又退  相似文献   

14.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5.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6.
魏秀春 《高中生》2011,(3):57-57
1934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罗达自安顺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与从江西进入贵州的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相遇,当即被红军扣押。据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扣留外国传教士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他们弄到药品或军费。对于被扣的外因传教士,红军告知教会方面可用红军急需的药品、盐、电池等物资来抵赎。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罗达自安顺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与从江西进入贵州的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相遇,当即被红军扣押。据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扣留外国传教士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他们弄到药品或军费。对于被扣的外国传教士,红军告知教会方面可用红军急需的药品、盐、电池等物资来抵赎。  相似文献   

18.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责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责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去年报刊上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是说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为时两年。而我小时候学历史及现在五年级历史课本上却写的是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时间一年,这究竞是怎么回事? 徐静安 1987年2月6日  相似文献   

20.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