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23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从三方面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为安全型依恋占了总人数的60.26%、恐惧型15.81%、先占型13.68%、拒绝型9.83%。(2)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其他三种类型。(3)在各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马瑾 《教师》2013,(35):123-124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350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和谐状况对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4.
季梦雨 《科教导刊》2024,(4):135-138
目的: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不仅能直接预测自我分化,还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我分化。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和自我分化两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成人依恋和自我分化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选取商丘师范学院2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幸福感的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成人依恋与心理资本的关系,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成人依恋量表(AAS)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515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家庭居住地、留守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创伤经历的高职学生在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中均显著低于低创伤者;高职学生童年创伤经历、依恋关系各维度和心理资本显著相关;高职学生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依恋中的亲近、焦虑因子共同解释析心理资本的29.4%的变异,依恋的亲近和焦虑在高职学生的创伤经历和心理资本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可以缓解创伤经历对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及与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在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对成人依恋类型(AAS)、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社会支持群体中的安全型依恋个体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类型非安全型依恋类型(均p<0.05),低社会支持群体中的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高社会支持和中社会支持个体的数量(均p<0.05),先占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少于高支持和中支持人群(均p<0.05);无抑郁人群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非安全类型的依恋(均p<0.05),重度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依恋(均p<0.05),轻、中度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个体均显著多于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均p<0.05),且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拒绝型依恋(均p<0.05)。研究结论高社会支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者较多,低社会支持人群中恐惧型依恋者较多;无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类型多于非安全依恋类型,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较多见...  相似文献   

8.
罗伏生  罗匡  沈丹  张珊明 《文教资料》2010,(32):208-211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随机整群抽取若干大学生被试.进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中文版依恋问卷(AAQ3.1)和儿童虐待史问卷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人格障碍检出率为44.4%,前五位依次为表演型(17.9%)、强迫型(13.6%)、边缘型(11.1%)、自恋型(9.1%)、分裂型(8.1%);人格障碍筛查阳性组在依恋问卷各因子和情感虐待各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对父亲愤怒、母亲角色倒置、母亲憎恶、父亲憎恶是影响大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结论:该校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问题,童年期的依恋和情感虐待可能与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爱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3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具有部分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浪漫爱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际信任与孤感独的关系,其中孤独感的探讨主要以特质性孤独为参照。被试来自于本校的在校大学生共200名,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在成人依恋、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三个变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而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统计学上明显的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也有明显的负相关。这些结果告诉我们在理解孤独感的产生时,既要考虑成人依恋的不同维度,也要考虑人际信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对某院2010级723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院2010级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良好;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问题、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3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依恋问卷>和<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析、探讨了不同依恋行为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结果:(1)年级与院校类型在消极认知、消极行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情绪定向上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异;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历来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焦点。借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武汉市五所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探究当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现状,而后从个体视域和家庭视域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31%)、迷恋型(25.9%)、安全型(21.8%)、冷漠型(21.3%)。就个体视域而言,性别、专业、年级对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都不显著。就家庭视域而言,家庭来源、父母文化程度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上有显著影响;而在焦虑维度上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其产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安全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惧怕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低依恋回避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高依恋回避组,低依恋焦虑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高依恋焦虑组。根据个体成人依恋的类型和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恋爱行为,从而准确把握个体恋爱的内部工作模式,引导个体的恋爱朝着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恋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陌生情景法、成人依恋访谈法和问卷法,上述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测量学基础——类型和维度。依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类型和维度的整合,同时应关注测量对象的特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H省8所高校为样本,探索社会资本(认知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亲社会动机等多重前因条件的交互效应以及前因组态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系统影响发现:上述6个前因变量均不足以独立成为驱动返乡创业意愿的必要条件;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交互的结果;农村籍大学生高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组态包括“地域忠诚”驱动型、“人地关怀”加持型等2类;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亲社会动机、地方依恋是导致低返乡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对此,建议重视元资本(即政府力量)对返乡创业的包容性规范、制度性信任和延伸性网络的协同建设,加强社会资本与地方依恋、亲社会动机的适配性联结,并突出基于“乡村性”的农村籍大学生亲社会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与其关系,并探讨孤独感消除方法.方法用自编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和人际关系自评向卷对内江师院及成都部分院校大学生施测,用SPSS1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孤独感与人际关系成显著负相关;人际自评分效较高者其孤独感分数明显低于人际关系自评分数较低者.结论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降低或消除孤独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