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林利 《中学文科》2007,(11):91-92
一次,我在批改本班学生的看图作文时。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全班54人,有20人的作文是交白卷,有13人的作文只写了一行字,其余的学生最多也只写了四五行字,而且他们的作文都是漏洞百出,不堪人目。总结一下。有以下四个问题:①思路混乱,有的意思上面已经提及,下面又再次出现;②语法错误、时态错误、句式错误以及单词拼写错误很多;③完全是中文翻译,不懂得英语的语言结构;④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较差,缺少衔接,与其说是一篇作文,倒不如说是一组独立的句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一般能引起重视,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但对学生的“正确答案”,教师在肯定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此行深入的分析。有一次,我让学生用“贡献”一词造句。批阅作业时,我发现全班竟有三十多名学生所造的句子与这一名类似:“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区别只是把“好好学习”改为“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学习”、等。这绝对不是巧合。仔细回想,我记起几天前上课时我请一名学生用“贡献”造过一个句子,那学生造的句子就是“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这些“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3.
中学英语课是实践课,不是知识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多练多实践。目前中学里,班大人多,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较少。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采用了课堂上增加集体性练习的做法,保证在45分钟内,人人都有操练机会。一、朗读训练中的集体性练习首先,我把全班六十多位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课堂上教师在范读、领读句型或课文之后,再把一些难读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出意群及语调,让全班学生自己高声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然后六个小组轮换读或逐段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高中新课程后,上人教版必修一的现代诗歌单元时,我让学生鉴赏了郑愁予的《错误》,那是一首美丽忧伤的爱情诗。本来以为学生都可以很容易读出诗歌的主旨,结果却使我大感意外,全班五十多位学生仅有四位理解正确。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首思乡诗,表达的是作者对自己的故乡江南的思念与喜爱,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表达作者的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相似文献   

5.
曾经听一位大学毕业生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某一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班主任让学生互相提提缺点,找找错误。有一名学生平时表现很好,没有一个人为她提出缺点。典礼快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为她找了一个错误,说她不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错误啊。话音落下两秒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出错:引起关注在“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几时差几分的练习(如下图所示),全班37位学生中竟然有20位的答案是9:55,错误率达54%,而20位学生中平时优秀的学生居然有12位。当笔者对他们进行个别访谈时,20位同学的答案居然出奇的一致:“我看错了,还以为时针对着9就是9:55。”此错误现象,在典型错例研究组成员的调查中也达到了45.78%,可见在解答此  相似文献   

7.
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如何处理、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宣布做法。开学初,我把“我们的同学犯了错误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提出来交全班讨论,然后宣布自己的主张:“我提议,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了比较严重一点的  相似文献   

8.
周奎英 《河北教育》2005,(19):12-13
曾经听一位大学毕业生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某一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班主任让学生互相提提缺点,找找错误,有一名学生平时表现很好,没有一个人为她提出缺点。快要结束典礼的时候,班主任为她找了一个错误,说她不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错误啊。话音落下有两秒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那时候年轻气盛,对于教育教学怀着一腔理想化的热情,眼里容不下学生的半点错误。有一次上课检查生词,全班只有王浩没写对,我非常生气:全班只有你一个人记不住,你还真是够特立独行的!我的讽刺挖苦激怒了王浩,他开始反击:我就记不住,怎么着!不用你管!他的顶撞让我  相似文献   

10.
心愿果     
上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特殊的班:全班37名学生中,持有"统合失调或者多动"证明的有好几位.几个问题学生给全班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班不仅学习成绩徘徊不前,还经常有任课老师来反映学生的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完《蒲公英》这课,批改作业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一项作业内容是用"嘱咐"造句,全班47位同学,竟有一大半同学所造的句子雷同,大致都是"早上上学时,妈妈嘱咐我上课要专心听讲"。造句是一种微型的练笔,目的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丰富、生动。现在看  相似文献   

12.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赛中,有两道题出错率最高:(434+566)÷4×25;10384÷8×(121÷11)。全班46位学生有11位学生出错,除去计算数字上的错误,错在计算顺序上的还有7人,其出错率约为15.22%,这7位学生计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造句练习的指导 ,常会出现两个弊病 ,一是追求学生练习的高质量 ,指导过程显得细致、繁杂、耗时大 ;二是造句作业难以避免简单、雷同。教学中如何克服呢?我做了一次尝试。造句练习《可爱的草塘》中的“清澈”“自豪”。我向学生宣布了这次造句作业的三个要求 :1 全班不得出现两个一样的句子 ;2 把别人或学习辅导书上的句子调换些词造成的句子不行 ;3 每句造句不得少于一行字 ,且须工整洁净。要求提出后 ,我担心难倒一批学生。作业本收上来 ,出人意料的是 ,这次造句情况出奇得好。除极个别确实有困难的学生造句较简单外 ,其余的都达…  相似文献   

15.
感叹句与祈使句质疑○文舞(宁都县大沽中心小学一位老师在讲句子类型这道题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句末有叹号的就是感叹句。”并把“请你转告指导员,我不能离开阵地!”这个句子也归为感叹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个句子应为表示请求语气的祈使句,末尾有叹号的句子也...  相似文献   

16.
开学第一课,我在班内悄悄做了一个小调查:全班62名同学,39名同学执笔姿势明显错误,占学生总数的63%;14名同学执笔不太正确,占学生总数的22.5%;仅有9名同学执笔姿势完全正确,正确率只有15%。接下来的几周,我又在其他班级做了  相似文献   

17.
一、突破材料关学生最熟悉学校 ,因此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了他们造句的第一手材料。有一次 ,我要求学生用“格外”造句 ,绝大多数学生是围绕学校生活展开的 ,千人一面 ,缺乏新意。如此狭窄的思路 ,怎能造出高质量的句子?于是我故意发难 ,勒令全班重造 ,且不准再用学校生活的材料 ,结果一个个鲜活的句子脱颖而出 :①奥运会上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 ,我格外激动。②久别重逢 ,全家人显得格外亲热。③做早操时 ,同学们无意中发现了一群南飞大雁 ,都格外惊喜。④我看到算命先生被警察叔叔揭穿骗术而逃之夭夭的样子 ,心里格外高兴。……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造这样的句子:Мояподругапопалавуниверситетдвагода.(我的女友入学两年了。)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学生往往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五月,在福建省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课堂上两位台湾教师对学生姓名的执著引发了我的思考。 两位教师对我们这儿的学生并不熟悉,要在一天之内准确地叫出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造句?造人?     
学完“宁愿”一词后,我让学生用它来造句。交上来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宁愿把好吃的东西扔掉,也不给弟弟吃。”“我宁愿把玩具扔到河里,也不给别人玩。”……乍一看,这些句子语句通顺,没有任何语法上的错误,是“正确”的。然而仔细一剖析,不难发现,这几句话有个共同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存在一种自私自利之心。面对这样的句子,我一时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打“×”还是打“√”。如果批对,无疑是助长了学生的自私心理;学生的句子里没有任何语法上的毛病,如果批错,也说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