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华文明史研究。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会近40年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认识到,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这一悠久的文明形态,又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根与魂"的。因而,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不但有助于深化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裨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化解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资源。鉴此,本文试以"整体特征、基本精神和理想境界"为着眼点,通过深析近些年来的学术进展,以期推进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思考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丰富与精深的内容,更具民族性与历史性,对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代人并不能完全科学与合理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上也缺失理性。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哪些价值,还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与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0,(4):96-100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维护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仅就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重教化轻惩罚、富而后教及宽猛相济等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息的全球化传播和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领域自然也不会例外,尤以美学之间的碰撞最为突出,西方美学凭借着自身的文化,逐步蔓延到国内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拥有着多姿多彩且绚烂纷繁的传统文人艺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时,古老的中国也需要认真分析自己面临的困境。文章将以全球化为视角,分析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复兴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并给出了突破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在鲁迅...  相似文献   

6.
倪丽萍 《文化学刊》2008,(4):181-183
科举制度自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之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相生共存了1300年之久。其影响所及,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风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造就了一个科举社会。甚至在科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1):119-119
姜海在《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伦源于对人类社会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探索,传统女学中妇德的教与学则建立在这样一个自然规律之上。一个女子的德行和智慧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在当代社会,妇德的教与学可从学习、落实《弟子规》开始,上行下效、克己复礼,以培养自己的真诚心和恭敬心,从而为更深层次的德行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航慧 《文化交流》2012,(10):29-33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峨眉、凌云、岷江、大渡河等名山大川的博大与雄伟,深远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西湖,郭沫若只是匆匆游客,但杭州山水的细腻与文化沉淀亦滋养了不少文人大家,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等,所属不同文学社团,有不同文学主张,作为创造社主将,郭沫若与他们或亲或疏,都是一段佳话.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掀开历史帷幕,驻足杭州,探寻郭沫若与杭州、杭州人的点滴故事,可以体味他对人生、对文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屈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这一漫长的有意无意间受其影响的历史过程中,知识分子则始终处于突出地位,他们的心态及其世界观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自己行为的精神原则。因此,在探讨知...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而言,现代化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断深入地运用,以及由此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到文化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还特别涉及到人们在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型。虽然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范围上看,现代化过程肇始于17—18世纪的英、法两国,19世纪才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化却构成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并且延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促进了人类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60年代以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接轨。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界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学者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化的意义、价值。我们认为,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任务时,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把传统文化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包含其中,因为从历史因果关系上看,现代化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不断运用并促进了工业化文明的  相似文献   

12.
明卫红 《文化学刊》2023,(10):145-148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原生家庭,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一般说来,原生家庭家风正、家教好,家庭成员可以相对更健康地成长和成才。伴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繁荣和科技进步,部分家庭忽视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婚恋、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笔者从家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容及方式两方面,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如何协同育人做了粗浅的分析,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家训文化建设,更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道德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影响范围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没有变化,这些都不应该由坐在书斋里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推演来论述,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我们在大学生中做了调查,然后深入思考,希望能够解决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众所周知,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种种观念、思想学说相互冲撞,激起了一股股思潮,引发了一场场论争,而传统与现代这一组范畴,则始终起着"关键词"的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关系到中国文学命脉、走向的原点性问题.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就是围绕着这一文化焦点问题而展开、推进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道德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影响范围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没有变化,这些都不应该由坐在书斋里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推演来论述,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我们在北京地区做了调查,然后深入思考,希望能够解决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要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它的外延与内涵。什么是传统文化?从思想方法论方面来讲,我想我们在谈论什么是传统文化时,有三个维度需要考虑。一是传统文化与传统社会的文化的关系问题。传统文化是传统社会的产物,但又不等于传统社会的文化。这就好像封建主义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不等于封建社会的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前沿话题 ,它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人与社会的道德概念。在以往有关生态的美学研究中 ,大都孤立地谈论生态中的美学构成或生态思想 ,虽然联系了人 ,但没有联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与生态所构成的伦理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 ,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 ,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所阐述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事实上是以生态伦理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宏大的、整一的、体现出人文内涵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当代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学 ,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这一优秀美学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9.
何淑通 《职业圈》2007,(9X):42-43
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转型的巨大影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开始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一转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子系统未能协调发展、主体文化浮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的一个反映,较之以往是一种进步。同时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国际教育的实践也呼唤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即"纳西语""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教",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特别是长诗、经书、绘画和歌舞等等,形成了纳西族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对其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现代公民道德的萌芽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本文梳理了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现代公民道德的思想萌芽,就其传承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现实对传承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