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鼠的爱情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一个属于饥饿的年代。罕见的大旱带来了罕见的饥荒,从春天的榆钱到秋天的橡子面,饥饿使我们这些年轻人无比憔悴。实践证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是治疗饥饿的最佳良药。那时候,在我的屋子里陪我一起挨饿的还有两只老鼠.每天晚上,它们不知是谈情说爱还是因为饥饿的吱吱叫声和着我肚子里的咕咕的不满,让我经常难以入眠。  相似文献   

2.
老鼠的爱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一个属于饥饿的年代。罕见的大旱带来了罕见的饥荒,从春天的榆钱到秋天的橡子面,饥饿使我们这些年轻人无比憔悴。实践证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是治疗饥饿的最佳良药。那时候,在我的屋子里陪我一起挨饿的还有两只老鼠。每天晚上,它们不知是谈情说爱还是因为饥饿的吱吱叫声和着我肚子里的咕咕的不满,让我经常难以入眠。  相似文献   

3.
老鼠的爱情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一个属于饥饿的年代。罕见的大旱带来了罕见的饥荒,从春天的榆钱到秋天的橡子面,饥饿使我们这些年轻人无比憔悴。实践证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是治疗饥饿的最佳良药。那时候,在我的屋子里陪我一起挨饿的还有两只老鼠,每天晚上,它们不知是谈情说爱还是因为饥饿的吱吱叫声和着我肚子里的咕咕的不满,让我经常难以入眠。记不清是哪一天的一个黄昏,我无力地躺在床上。突然,我隐约嗅到一丝肉的气息,那是一个饥饿的人的直觉。我使劲地嗅着寻去,在床底发现了一块腊肉,接着看到了那只毛发杂乱没有光泽的瘦弱的老鼠。我使劲地咽着唾…  相似文献   

4.
感谢少年宫     
黄明 《山东教育》2009,(6):54-55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一片饥饿,少年是场动乱。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初的那场天灾人祸,留给我除了饥饿还是饥饿,只是有一个地方,在饥饿与动乱之间给过我短暂的温馨和期许,让我至今仍然感激,这个地方就是少年宫。  相似文献   

5.
《科学启蒙》2009,(9):40-41
知难而进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五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饥饿的孩子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饥饿的孩子。肚子的饥饿让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美食王国的国民又发明了许多菜式:榆钱饭、槐叶窝头、清蒸观音土、生吃黑煤球……而脑子的饥饿可以把一个孩子变成白  相似文献   

7.
饥饿是伴随人类生命和历史全过程的一种现象,也是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一个主题和意象.可惜的是,这个主题离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比较远.所以,当代作家宋学孟以饥饿年代为写作背景的<柳叶儿>入选初中课本让人眼前一亮.而这篇散文又被安排在了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童年趣事"单元中,我以为编者实在是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8.
感谢饥饿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饥饿。我尝过真正饥饿的滋味,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天灾人祸造成的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9.
傅华强 《培训与研究》2006,23(12):5-6,13
张贤亮的《绿化树》以章永璘的情感经历为核心来展示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其性爱叙事主要表现“人”对于“食物”的渴望,即“肉身”对于“饥饿”的种种经验,但事实上,附着于这些经验背后的其实是“人”对于“饥饿”本身的深入思考,“肉身饥饿”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恰恰是“精神的饥饿”。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了2004年度世界粮食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有8郾52亿人受饥饿困扰,每年有500万少年儿童死于饥饿。 目前,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了1800万,而且饥饿并非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在工业化国家中也有900万人在挨饿。 (山西李秀茹摘自《参考消息》)世界每年500万少儿被饿死!山西@李秀茹  相似文献   

11.
那是多么可怕的年代.烟管横陈在每一条胡同,每一个村庄.古老的中华饥饿似的吞食着鸦片.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醉,追求着麻木.在醉与麻木中偷生、满足.在罂粟花幽灵的纠缠下,睡着,梦着,连死亡也没有感觉.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霞 《语文天地》2013,(16):16-17
《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被编者安排在童年趣事的篇章单元,而课文描写的却是饥饿。饥饿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大饥荒屡次出现在中国大地,而这篇课文的背景时代,却是人类历史上罕有的饥荒年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政治稳定,物质丰盈,人们早已远离了饥饿,编者将这篇文章入选教材,无疑具有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3.
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饥饿的女儿》通过女孩“六六”成长经历中的“食饥饿”和“性饥饿”,以超然的冷静叙述把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苦难写得铿锵而绝断,宗教式的“苦难”意识显示出生存不可洞见的意味。虹影个人化的生存经验、拉康式的精神镜像使得她的创作执拗地进入女性自我的精神深处,优雅而又毫不留情地去打开那些生活死结。  相似文献   

14.
丁海霞 《大学时代》2004,(11):48-49
A苗条女人饮食规则 1.不饿不吃吃有许多原因,如无聊、疲惫、失意和爱好等.饥饿在其中往往不起重要作用.而苗条的人不一样,她们不受外界刺激,不拘泥于固定进餐时间或者传统习俗.她们只听从自己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只有感到饥饿,她们才会进食.但是,不要忽视真正的饥饿,因为在饥肠辘辘时人反而会吃得太多.  相似文献   

15.
大学梦     
上高中时,我是班长,又是学习尖子,老师说我一定能考上北大.虽说赶上大饥饿的年代,人人饿得头昏眼花,但我咬牙挺住了,成绩门门优秀.因为饥饿,因为拼命,我双腿浮肿,两次昏倒在课堂上.1962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们的实验中学被强令解散了.男同学气得砸桌椅砸玻璃,女同学哭得昏天黑地.老校长说:"原想把你们都送上大学,而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校长把我叫进屋,送给我两麻袋文学书.他含着泪,一字一顿地说:"天无绝人之路,自学也要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6.
抚摸的要求     
在我们人身上,有一种饥饿,它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不管你吃了多少食物,也不会感到满足.这种饥饿,就是人们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相似文献   

17.
一 "总理倡议":一个历史机遇 对中国人民来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谓是"多事之秋".1989年的政治风波、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国际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化,使中华民族面临严峻考验.中国这只巨轮将何去何从,聚集着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繁忙的您,请原谅一个无名初中生的贸然打扰. 不难发现,在您的人生中,饥饿如影随形. 您是饥饿的——听说,小时候的您吃过煤块.您的作品《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和她的九个孩子是饥饿的,他们猎寻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饥饿犹如魅影纠缠着曾经的您,也催熟和成就了现在的您.无怪乎人们说“饥饿出莫言”! 相比之下,您瞧,我们多么幸运.我们的食物精细到如艺术品;食物种类繁多似满天星.为一个馒头而魂牵梦萦?为抢得一碗舍饭而头破血流?为几颗粮食铤而走险?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9.
红薯飘香     
杜怀超 《师道》2007,(3):55-55
在乡间,红薯算得上是最独具特色的粮食了。在那饥饿的年代里,那些憨实、肥嘟嘟的红薯,成了乡间日子的主题,是母亲灶前最爱钟情的食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多重周期饥饿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reus.)肝胰脏及胃肠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成4组:对照组、饥饿1 d投喂6 d(实验1组)、饥饿2 d投喂5 d(实验2组)和饥饿3 d投喂4 d(实验3组),实验持续56d.结果显示:循环饥饿处理和恢复投喂后,肝胰脏内胰蛋白酶的活力表现高度一致,实验1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3组(P<0.05);胃肠内胰蛋白酶活力随循环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恢复投喂后实验1组胃肠内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胰脏和胃肠内胃蛋白酶活力随循环饥饿时间延长均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肝胰脏及胃肠内胃蛋白酶活力从高至低依次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