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少年时的梦是从初中开始做的.进初中是1979年,刚满10岁,那个时候的知识获取主要靠课本,但我也开始了历史和神话小说的阅读.历史人物当中我最喜欢岳飞,对他那一身武艺非常羡慕,对他的精忠报国也非常崇拜.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09,(31):39-39
5月24日,我参加广西(北流市)2009“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培训活动,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的上课与讲座,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面,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虞老师现场展示了两节课,非常精彩。他的讲座更让我受益。他不像有些专家那样大篇地讲述理论,  相似文献   

3.
日前,接受一家杂志专访,请我聊一聊我理解的"好教师".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没有标准答案.我理解的"好教师"就是怀揣着"匠心"的教师.这样的"好教师",他的"好",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形容词,那么这个"好"就是一种软实力——课上得好,讲座做得好,文章写得好,这"三好"就是"好...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家长,招呼之余自然地谈到了学生的学习,他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非常努力地学习数学,回来总是先做数学作业,还常常无意问说数学老师的好.我除了受宠若惊外,就是一肚子迷茫.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有几次,我在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时,不是连名带姓,而是叫他"小龙".他回家就对父母说,老师特别喜欢他,对他特别亲近.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要用行动来回报老师的厚爱.  相似文献   

5.
临考前学习成绩不进反退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1:小王是某市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高中三年来,他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但在最近的这次全市适应性考试中,他的成绩却意外地下滑了40多分.他非常不明白:"我已经非常努力去复习了,但结果却令我非常失望,这是怎么回事啊?"眼看"三模"临近,高考曼是迫在眉睫,面对如此的复习状况,他感到十分担忧.  相似文献   

6.
事情虽然过去四年了,我却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对学生"叉叉"了事了. 四年前,陈小伟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连模样儿瞧着也不顺眼,是那号"鬼见愁"的人物.我坚信,在学校师生中,他远要比我们有的老师闻名.接手他以后,我奚落他的次数比正眼瞧他的次数多.我恨医学还不够发达,要不给他修修脑就好了.  相似文献   

7.
曾慕名去拜访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校对他的评价是:他的语文教学非常出色.为了这个"出色",我也多次听他的课,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8.
"三迷"爷爷     
我的爷爷做事非常认真,非常痴迷,我们都称他为"三迷"爷爷。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老师发信息告诉我,他将来长沙讲座。我们和他相约周六一起吃晚餐。刘铁芳教授在河西新民路那里订了一个非常“文艺”的地方——岁时纪。楼下是书店——准确地说是书吧,楼上是吃饭的地方。李镇西老师来了,穿着略显陈旧的衣服,朴素极了。我们开始访谈……晚上,我们都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交流     
我和阿东是同班同学,也是竞争对手;班级第一的位置不是他的就是我的.如果我第一,那一定是因为我的语文比他考得好.如果他第一,一定是因为他的数学考得比我强.也就是说,我较擅长语文,他较擅长数学.  相似文献   

11.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
<正>魏书生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并曾非常有幸聆听过他的一次非常精彩的讲座,他的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吸引了我。今年暑假,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拿起了他的这本《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魏书生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幽默风趣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经验之谈,让我感同身受之时,又收获良多。一、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多样,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犯错的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13.
我在国内上过中学,后来随母亲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我注意到国内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与加拿大有很大不同,前者偏重于学习、观光游玩享乐,后者偏重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劳逸之中渗透教育。聆听讲座加拿大的学校或者社区经常举办各种讲座,一般人可以随意参加。听讲座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我和母亲听过美国著名作家王伯庆和他的女儿应邀与“环球华报”共同举办的讲座。王伯庆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在西方教育体制下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他的孩子王可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王伯庆先生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孩子小时每次考试,他…  相似文献   

14.
一、相识与结缘 认识曹勇军老师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他给我的印象却异常深刻.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3年5月11日,当时他代表南京市中语会,邀请我在“第二届南京中语论坛”作一个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讲座.曹老师声若洪钟的开场白“弘扬学术,分享智慧,过有尊严的专业生活!”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仿佛惊鸿一瞥般窥视到他和他团队的高远追求.讲座中,我余光所及,看到曹老师一直在奋笔疾书,心中在纳闷“我说的话有这么重要吗?”的同时,也让我分享的热情不断升温.结束后一起聊天时,我发现几乎谈到任何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话题,曹老师都能对其中的经典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校园中的人,都会熟悉讲座这个词儿。这几乎是科研工作者们独有的交流方式。出国留学以来,我不知参加过多少次讲座,真是开了眼界、饱了耳福。可以说,在我的学习工作里,它是我不可缺少,给我很多帮助的看不见的导师。我的国外导师就是个思想活跃、钟情讲座的人物,我觉得他好像一分钟能产生一千个想法似的。我一到他那儿,他就给了我三篇他的论文让我啃,听我读完后,也不管我当时说的英语结结巴巴有一堆错误,马上就让我开个讲座讲我对文章的体会。打那儿起,我就陷进了讲座里,隔三岔五肯定参加那么一个。研究中心有谁完成一…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有幸听了一次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很受启发.下面是我这几年带班的一些体会,供交流.  相似文献   

17.
邀请一位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我和同仁们听得如痴如醉.好的讲座人就像摸着你的脉在讲,你需要什么,他就呈上了什么;甚至他还善于挖掘你的“潜需求”,你一时无力提出的问题,他替你讲出来,并且,他还能将一个妥帖的解决方案和盘托给你,顿时让你觉得自己丰饶极了、强大极了.从这样的讲座现场走出去,你觉得自己换了个人.  相似文献   

18.
赵禹臣 《大学生》2014,(8):13-13
正2009年我还是大一新生,不知道动物科学要学些什么。学院老师为了让同学更加了解本专业及本行业,邀请学院内各个专业领域的老师给新生讲座。就是在这些讲座当中,我见到了影响我一生的导师,孟庆翔教授。孟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讲解深深吸引了我,特别当他介绍世界高档牛肉的生产过程时,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想到可以吃到自己饲养的牛肉,而且还是最高档,最美味的,一定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19.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被誉为"中国快乐习作第一人"的中央教科所习作课题研究员、全国著名的作文研究专家袁刚教授莅临我们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送教.他那精彩的"快乐作文"教学演绎博得了全场一阵阵喝彩,那"图示快乐作文入门法"的讲座也在教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一周岁时,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我的老公更是高兴万分,借酒性将孩子往空中抛着逗乐.我见状急忙上前制止,并生气地将孩子夺了过来.老公见在众亲戚中"失"了面子,非常恼火,骂了我几句,我也不依不饶,说他"耍酒疯""拿孩子的生命开玩笑"等,结果弄得这场家庭宴会不欢而散.事后,婆婆责怪我小题大做,无理干涉.我很委屈,难道我干涉得无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