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教师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校长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校长必须自觉地把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的范畴。一、校长要引导教师提高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认识(一)引导教师认识、发挥学科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性。首先,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  相似文献   

2.
内在的机制“有意、有机、有情、有效”是师范教师对学科教学发挥德育功能若干规律的一种共识。它们之间科学界定如何,内在机制如何,我们试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谓“有意”就是学科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它要求教师从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自觉地坚持教学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考虑学科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师范教育是教育大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师范学校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又是师范教育这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科教学要发挥德育功能,必须做到“有意”,即科学地确定本学科教学的目标体系。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即确定教学目标的阶段。所谓“有机”,就是紧扣学科的特点,找准知识传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德育要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与智育等协调发展,教师就必须在讲课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和教学不可分,教育是教学的最高目的,而教学是实施德育最根本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德育放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英语学科自然也不例外。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寓德于教,把知识教学和德育培养融为一体,这是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责任。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4.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5.
刘东海 《考试周刊》2012,(10):21-22
语文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濡化感染的心理过程,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德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并具有独特的学科个性和先天优势。教师对语文德育要有高度的自觉,遵循学科规律,根据学科个性,发挥学科优势,做到观念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方法上渗透,重视真诚自然的情感教育,取得"教师自觉而学生不自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宋思洁 《中国德育》2013,(19):18-20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一般而言,学科德育主要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它  相似文献   

7.
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科德育面临很大困境。为有效提高学科德育效果,学校教育需要把握好各种影响因素,兼顾到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改革、有进步、有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如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时代观念,优化德育布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新模式,德育工作才能有效果,落到实处。1.坚持学科德育的主渠道地位,认真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学科教学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自觉地、主动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实施德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学校德育工作除校长、政治课教师、班主任要抓以外,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作为全日制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毫无疑问,也必须着力加强德育渗透。就目前来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德育思想不到位、德育内容不落实、德育方法不对路、德育效果不达标的现象。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呢?为了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几年来,我们在集体备课、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德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然而,为顺应科技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往往存在着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蜻蜓点水、过犹不及等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注重"。1.注重确定好德育渗透点。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首先是本学科教学,该达成的学科目标必须不折不扣地达成。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去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在学科渗透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的认识不正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因其内生道德追求而使德育本源地成为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德育"工作意识"以及在其实践中形成的德育"渗透说"的误导,造成教学与德育的二分和学科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学科德育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和"德能",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并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简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江西省抚州地区教研室周礼忠学科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既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什么原则呢?一、共同性原则首先,教学永远...  相似文献   

15.
中专教学中德育渗透应遵循的规律吉正规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不同学科特点,挖掘其德育内涵,促使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德育渗透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是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教师是学科育人的关键.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发展教师的育德能力,激发教师的育人自觉,决定着学科德育实施的高度、深度乃至其有效性.为此,从区域层面,我们聚焦文化建设、名师引领、机制保障,引导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使学科教学回归其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注重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8.
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既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共同性所谓共同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师的共同职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  相似文献   

19.
学科德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高校实施学科德育有其学理、政策和现实依据。实施学科德育应加强学科德育的组织领导、做好学科德育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探索学科德育的考核激励机制、推进通识教育、加强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勤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