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骨法用笔"亦称"骨法","用笔是也",它是衡量一个画家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关于对"骨法用笔"的理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说法。要真正理解"骨法用笔"的深刻内涵,勤学苦练、不断提升学识修养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郑鹏 《考试周刊》2007,(43):84-85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人们对中国画艺术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中国画中,笔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国画作品的优劣。每一位画家都为此而大下功夫,不懈地努力,追求完美的、个性化的变化,以求立足之地,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没骨画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以色图之",但这种"以色图之"并非是不讲究"骨法用笔"的平涂,而是在用色方面对笔法的新要求。对"骨法用笔"和"没骨"两个概念做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了"骨法用笔"在没骨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思政内容其实就是“以文载道”。要想让语文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就要挖掘本学科的文化特色,立足本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从细微之处入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巧妙识字、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习作教学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将所授内容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章士兵 《成才之路》2012,(23):13-13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课文,一段文字、一个词句,都潜蕴着丰富的思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语文训练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重视精彩导语的诱发语言对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具有强烈的受暗示性,能够无意识地接受教师语言的启发指导。所以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之始设计优美精彩的描述性导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学问中,由于表述与理解方式的问题,有许多的"关键"之处总是没能说得清楚,而且似乎愈是"关键",就愈是不清楚。至于究竟是古人不愿意把它讲清楚,还是根本讲不清楚,或者其实已经讲清楚了,只是我们自己搞不清楚?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中最稳定、最有概括力的法则。宋人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确,用"六法"来评判今天的中国画,基本上依旧管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构成因素是画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景物真实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所谓意境,即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国画的“抒情”不是直接表白出来的,而是通过画面中的“景”间接宣示出来的。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一特性使中国画有别于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而独立于世界绘画之林。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书法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小学书法教师需要在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之后,在坚持以书载道,以字塑人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提升小学书法教学的灵活可靠性。一、小学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书法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下从缺乏足够课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等方面出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传体文备受文人重视,其创作也呈现出勃兴之势,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一方面,由于处于天崩地坼的时代大变革之时,文人试图以此达到以文存史、表扬忠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期以文章经世,使后世之人于其中取法得失.在艺术手法上,杂糅小说笔法,虚实相间,叙事生动,形象鲜明,体现了清初文章的发展脉络与审美追求.清初魏禧的传志文就是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学习模写的重点对象,探析人物画的练形练法练心并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笔墨元素与美学思想,进而拓展艺术表现能力与笔墨技法的潜在张力,使骨法用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先生讲: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这笔墨一词,包括用笔的笔力、笔法、笔意、笔势及其美学涵义,也包括用墨和结体的内在规律。只有懂得并运用它,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一件好的中国画作品,除了整体效果外,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四川教育》2020,(6):61-61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情感熏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专业育人的紧迫性与便利性 在所有学科中,中文是最古老、最传统、也最能体现民族性的专业。在其它专业那儿,中文多只作为一种工具,而在我们,它既是工具,也是目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中文的工具性,也要研究中文的目的性。甚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中文的工具性和目的性是纠结在一起的,也许二者互为工具,也互为目的。 作为工具性的专业教育,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将从事语文教学或其它与文学结缘的工作。他们今后对文字独立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南朝谢赫最早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评中国画人物的“六法”.一直以来,谢赫的“六法”成为中国画理论的重要纲领性的法则.“骨法用笔”是仅次于“气韵生动”的第二法.本文通过对“骨法用笔”理论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延伸梳理,重点论述“骨法用笔”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绘画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加强书法教育,是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其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是磨砺学生身心意志、开发智力潜能、陶冶精神品质的重要方法。基于这种思考,在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方面,我们选择了"书法教学"作为学校一项长期践行的特色内容。我们把书法特色教育定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个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形成了书法教育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立体工作格局,做到了事事有人负责、层层有人落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骨法用笔"等中国元素早年传向日本,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后,逐渐成为日本绘画的精神骨架。明治维新的西化,使这种起着主导作用的中国元素被弱化或丢弃。笔者关注了这一文化现象,在博士课程的研究里,确立了在日本画中重新植入"骨法"等中国元素的创新技法研究课题,继而完成了由"骨法用笔"向"骨法用X"外延论证,为新材料及相应工具的开发利用寻找到了理论支撑。一方面,它丰富了日本画的技法表现,另一方面,它还为中国矿物质颜料绘画的自主回归和特色重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