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二战前纳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决策的战略得失,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在干涉西班牙内战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断定纳粹德国是赢家还是输家。从政治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德国的干涉可谓输赢互见,得失参半。在与意大利结盟和试验德军新的战略战术方面,希特勒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在劝说西班牙参战这一关键问题上却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2.
1936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军人发动了推翻共和政府的武装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接着,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几乎同时作出了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决策,这对佛朗哥取得内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战略得失,英国  相似文献   

3.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与德国、意大利积极援助佛兰哥叛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法国对内战的所谓“不干涉”政策。由于当时法国缺乏独立的政策,英国对内战的政策的影响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各自对国际形势及本国根本利益的判断,英国的外交政策与佛兰哥的外交目标之间形成了结合点。美国的“不干涉”政策不仅与德、意的干涉政策一起直接促成了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垮台,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间接地对苏德谈判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内战期间,欧洲大国的纷纷介入,欧洲处于大战的边缘.在各种困难的重压下,英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英国政府选择"不干涉"政策,不仅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同盟政治的考虑,也有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弄清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现状,而且有助我们认识欧洲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内战期间,欧洲大国的纷纷介入,欧洲处于大战的边缘。在各种困难的重压下,英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英国政府选择"不干涉"政策,不仅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同盟政治的考虑,也有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弄清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现状,而且有助我们认识欧洲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面对内战,西方各国态度不一,德意以反共名义对内战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作为法国的后院邻居,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从地缘政治方面,法国都应当积极支持西班牙共和国。但在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法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此政策是自身实力不足、追随英国、绥靖德意的结果。这种政策在本质上体现了法国外交政策的消极和被动。"不干涉"政策既没有缓和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遏战火的扩大,对法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要1936年——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发生于二战前夕,其影响极大。欧洲大国对内战的不同态度.直接导致了内战的结局。英法不干涉政策是导致西班牙共和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英国与尼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 9月 ,英国在尼翁会议期间对意大利实行了以缓和英意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绥靖外交。会前 ,英国明知意大利是潜艇战的罪魁 ,还积极邀请其参加会议。会议期间 ,英国不仅未指出意大利是潜艇战所造成损失的责任者 ,而且还在第勒尼安海为它划出巡逻区。会后 ,英国在满足意大利平等要求的基础上 ,又将它拉入海军巡逻体系。英国在尼翁会议期间对意大利的让步只能促使墨索里尼更加肆无忌惮地加紧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军备战,并不时地在各地点燃战争火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奥地利;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战争正在局部范围内升级和扩展,世界大战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法西  相似文献   

10.
吴开胜 《科技文萃》2005,(11):181-185
1997年4月,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向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的居民专门发出一封致歉信,就60年前德国空军对小镇的轰炸表示"认罪",并"请求宽恕".德国人何以在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以后又自揭伤疤,承认自己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曾犯下的罪行呢?这要从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反战杰作<格尔尼卡>说起.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检视国内外学术界观点,共有以下五种说法:(一)三九说,以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与此相近的还有以1939年9月8日为起点的。(二)三五——三七说,认为在西方开始于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和1936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在东方开始于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侵占北京、上海。(三)三七说,认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2.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法国政府提出并执行了“不干涉”政策,起了扼杀西班牙共和国的作用,也削弱了自己.那么,法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政策呢?  相似文献   

13.
奥威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不仅标志着其创作生涯的转折,而且在其整个政治思想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题,既是作为战士的奥威尔向西班牙社会革命的致敬,也是作为作家的奥威尔向个人思想成长历程的致敬。书中将历史事件与个人自传相结合,展现了内战中各个政党、工会组织间的武装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但作品中存在对西班牙内战局势的诸多误读与误写,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与情感倾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后期创作。本文将结合西班牙内战史学的相关研究,从三个方面的对立分析作品对内战的误读与误写,即自由平等与政令统一的对立;坚持战争与赢得革命的对立;独立作战与人民阵线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了 ,画家毕加索愤而创作了同名 画作遗责法西斯暴行。 2.1938年,英、法、德、惫在慕尼黑签署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 区和其他一 些地区割让给德国。 3.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订了(关于意大利加人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 书》,标志着 正式形成。 4.二战初期,英、法以为 牢不可破,于是消极防守,出现了“西线无战事”的 奇怪景象。 ‘5.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主要采取突然进攻、快速推进的作战方法,被称为“ 6.1940年,英法联军从法国港口城市 撤退回英国,保存了反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希特勒反犹原因进行了探讨,他们从历史渊源、现实社会背景,以及希特勒的政治、经济、军事策略需要等诸方面分析了希特勒反犹的目的和动机。概括起来,我国学者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希特勒受到了传统反犹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他是传统反犹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二,希特勒树起反犹旗帜,在政治上一方面为了打击政敌,扩大纳粹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反马克思主义、反民主主义的需要;其三,为纳粹党攫取巨额财富,使纳粹德国的经济实现“雅利安化”是希特勒反犹的经济原因;其四,反犹也是希特勒侵占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的策…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法西斯国家对中国、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等国人民的进攻,到1939年九月初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对德宣战时,欧洲的战争全面爆发了,成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1941年六月,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与同年十二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引起了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与美国参战后,西方战场与东方战场互相连接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一方面是以希特勒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另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7.
在希特勒向外扩张挑起战争的历史中,重新武装占领莱因兰是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一步。按条约规定,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只是面临着来自法国的干涉,还将受到英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有效制裁。一然而,历史是复杂的。这个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就连肇事本人也以为不能成功的冒险行动后来居然能够成功,表面看起来是一种侥幸,其实深究起来原因颇多。本文试就其成功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知者。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便加紧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这对其推行扩张政策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这当然也是其进兵莱因兰的冒险行动得以成功的因素之一。相形之下,德国的宿敌法国则由于其内部  相似文献   

18.
希特勒上台后没有多少时间,就迫不及待地飞到意大利的威尼斯,要见一个人。在机场,当希特勒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他一改以往那副目空一切的样子,对那个人毕恭毕敬,还口口声声称他为"老师"。这个让希特勒如此尊敬的人,就是当时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的头目,也是现代法西斯主义的开山鼻祖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组织"战斗法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张伯伦和达拉第是臭名昭彰的慕尼黑协定的签字者,是可耻的慕尼黑阴谋的罪魁祸首,是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的罪恶活动的直接策划者。但是,不要忘记,就是标榜“和平”“中立”、执行着所谓“不干涉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政策的美国罗斯福政府,也直接参预了这场阴谋的策划和组织,扮演了同英法帝国主义同样可耻的角色。美英法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积极复活德国军国主义,支持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一手豢养了希特勒这只野兽,纵容和鼓励它向东扩张,而当希特勒积极准备向外侵略时,他们就执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东欧和东南欧各小国的利益,满足希特勒的侵略慾望,千方百计地讨好希特勒。其目的,就是要德国帝国主义充当反苏先锋队,指望挑起一场反苏战  相似文献   

20.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