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鸣在歌唱中非常重要,我们要靠共鸣腔将声音扩大和美化,同时,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共鸣腔在歌唱状态的调节下应用于演唱中,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有着关键意义,不同的腔体运用诠释着作品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摸不着看不见的歌唱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实属难题之一.本文从人体共鸣腔、歌唱共鸣原理、怎样安放声音的高位置与歌唱共鸣的训练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歌唱共鸣教学的粗浅探讨.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歌唱共鸣是在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作用于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原声是微弱的)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咽腔、胸腔、口腔、鼻咽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这种现象越大共鸣声越宏亮.  相似文献   

3.
赵静 《儿童音乐》2010,(10):72-73
发声离不开呼吸,同样,发声之后更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共鸣器官分上、中、下三部分,以软口盖为分界,上面属上部共鸣器官,下面属下部共鸣器官。口、咽、喉为中部共鸣器官。发声是先经过喉头,再达到口腔,然后再上升到鼻腔、头腔,经过共鸣腔体再传送出来,使声音得到美化,丰满又圆润,使歌声表现力更强。因此共鸣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震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声带震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基音原本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各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从而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广。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以及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用想象的"高位置"歌唱发声,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头腔共鸣的音响效果。这个"高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心里上"想"出一条"水平线"来,声音就在"水平线"以上振动。它是获得头腔共鸣音响最理想的地方。当声音贴着咽壁随着高音上升鼻咽腔里集中时,就会出现一个集中而又明亮的小共鸣点,在扩张的腔体里振动闪光。这种集中而有闪光的音色,吸引着演唱者的主注意力,使自己能清晰地看到共鸣"高位置"上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6.
张天峰 《教师》2008,(18):119-119
体会歌唱的共鸣感觉,发挥歌唱的整体共鸣作用,运用正确的歌唱心理感觉,积极调控歌唱的共鸣腔体,达到歌唱所需要的最佳共鸣效果,使歌唱的声音丰满圆润、响亮悦耳,具有穿透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列梅舍夫开创了俄罗斯抒情男高音的先河。他坚持以气息为支撑点的歌唱理念;利用横膈膜的完美控制将声音做到了“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的演唱技巧;充分将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腔体混合在一起,并极大限度的利用了这些发声腔体,使声音的总体共鸣达到了极限。准确地把握词句,充分地理解词意更使他对作品的表达,形象的塑造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胡晓娟 《成才之路》2010,(26):84-85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练声或歌唱时往往忽略对咽腔管道的重视,有些学生虽有很扎实的歌唱的呼吸基础.横膈肌、小腹肌肉、后腰肌肉在歌唱中运用得都很好,但歌唱出来的声音缺少立体感。歌唱训练是由呼吸、发声、共鸣有机结合的过程,咽腔主要指喉以上鼻子以下部位的通道,歌唱的音色、音量、音域离不开咽腔的支持,咽腔腔体所引起的共鸣对歌唱的声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的音色的形成主要是共鸣问题 ,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胸腔、腹腔、头腔等几个共鸣腔体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形成美的音色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在发声方法、声音概念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缺乏知识和训练时,一旦声音高度超过自然嗓音发声功能的音域界限,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生常在过渡音区内出现虚声、暗声、音色不统一的现象;还有进入高音区时共鸣腔体由口腔、胸腔如何转入头腔共鸣;各个声区声带如何调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声  相似文献   

11.
齐硕 《快乐阅读》2012,(21):123
在美声唱法中,共鸣是取得美好声音的重要因素。了解各共鸣腔体,发挥共鸣的功能,合理运用共鸣,才能演唱出饱满、圆润、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美声唱法中的共鸣训练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美声唱法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共鸣在歌唱中按腔体位置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的关系密切,各声区中正确运用共鸣,可使音色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3.
声音对于教师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时间,一些因声音沙哑难听并为此苦恼的教师谈论起一个新的话题——“整嗓”。当今科学的发达,如果嫌自己的相貌不够漂亮的话,有些人会去整容。那么,嗓音不好,能不能去整嗓呢?一、嗓音形象的形成所谓嗓音的形象,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甜美,有的浑厚等。这些不同的声音形象的形成,是由于气息冲击声门引起声带震动而产生了微弱的基音,再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及头腔的共鸣,才形成了人们听到的声音。由于各人声带的长短、厚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不同,所…  相似文献   

14.
《乡谣》以人们熟知的河北音乐《小白菜》为主要素材,音乐亲切、自然、舒展、深情。演唱的咬字吐字清晰、明确,呼吸连贯、自如,共鸣以混合共鸣腔体为主。其中润腔的运用,使唱段风格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说:“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能唱一辈子,失去了它,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欲求声音获得最好的“泛音共鸣”效果,必须使声音通过咽腔走向头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位置”。所谓“位置”就是共鸣区域的“顶”,即共鸣区域的最高点,而这个“点”的获得靠的就是“管状共鸣”的训练方法。 “管状共鸣”要求喉头往下相对稳定,使“管子”加长,把舌骨与甲状骨后部的距离拉开,打开一条通道,使气息自由进出。 声乐训练中,强调的是调节“发音管”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呼气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把“管”放宽放长,一方面尽量利用到共鸣腔的发音能力,也就是把咽下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男声是男高音 ,但真正唱得好的男高音却寥寥无几。唱高音一定要有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正确地打开喉咙 ,让声音自然、通畅。歌唱时气息支持 ,除用横隔膜力量向下推压向外扩以外 ,后背的肌肉力量对高音的支持也同样重要。更多地运用共鸣 ,细心唱好“过渡”音是高音的必由之路。头腔共鸣是男高音的重要共鸣腔体。为了保持高音的灵活性 ,每天要练习各种音阶  相似文献   

17.
徐珍红 《鄂州大学学报》2010,17(1):65-67,75
中国歌唱者中有一部分声音尖细、清脆的适合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有一部分声音浑厚、共鸣极强的适合美声唱法的歌唱者,然而绝大多数歌唱者的嗓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要适应绝大多数歌唱者的“民美”嗓音,“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交融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声乐教学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区别就在咬字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上,因此.在“民美”唱法教学中除改变咬字位置外,更多的要从共鸣的角度来协调统一。巴巴罗一帕里,玛米夫人①的《嗓音共鸣》提出:人的全身是嗓音的音板,在良好的歌唱中,人的全身是一个复杂的嗓音共鸣腔,接受并传达发自声带而传向四周的振动。“民美”唱法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全共鸣”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充分打开喉咙,易于气息的支持,易于腔体的共鸣,易于声区的统一,它是歌唱中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协调好歌唱器官与肌肉组织的紧张与放松,才能使气息畅通无阻,声音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9.
李青 《广东教育》2007,(1):46-46
要想用美好的声音唱好每一首歌曲,是一个很难掌握的过程.怎样引导小学生用美好的声音歌唱呢? (一)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是中国母语语言发音最自然的方式,也是获得清澈明亮音色的最自然的方式,更是使小学生避免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或压进胸腔里的最自然的防范措施.如何进行口面腔共鸣,如何向前唱?这些通过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也不可能通过视觉或触摸观察来弄明白.  相似文献   

20.
声音的位置就是共鸣的焦点,让声音的每个声区统一平衡,必须具有声音的集中共鸣,简单来说,就是用共鸣来唱歌。从歌唱发声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哪种发声方法都包括气息控制、共鸣腔的掌握和运用、声音位置的控制、咬字吐字、"声"与"情"的结合等过程和相应的技巧。可见,想要完成一首歌曲,又要好听,声音位置的统一是不可缺少的。实现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能使歌曲的完整度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