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洁 《华章》2013,(12)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和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将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基本态度.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信仰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需要我们恰到好处地认识其影响,并为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政治信仰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发展中,政治信仰是社会运动的旗帜,构成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政治实践中,政治信仰是信仰群体和个人从事政治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为信仰者提供政治价值判断标准和从事政治实践的希望、信心、勇气和毅力,规范着信仰群体和个人的政治行为,并成为增强政治群体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3.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梦背景下,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信仰的重要意义,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探寻其科学信仰教育实现路径,为实现个人梦、强疆梦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除了要求企业履行其经济责任之外,更加关注其法律、伦理和慈善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财经类大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与领导人,其个人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与方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财经类大学生的性别、专业背景、年龄、政治面貌与地区因素对个人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家庭背景和信仰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社会变迁的深入发展,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逐渐分离,个人信仰变得多元化。在这种时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淡出公民的生活视野,与公民的日常生活、价值信仰日渐分离,这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基于此,可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转变个人信仰培养理念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公民的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学校作为连接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单位,其道德教育职能是把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体品德。社会规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仰、伦理和法律;学校道德教育亦相对应地有三个层次,即信仰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律教育。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信仰教育迷失、伦理教育滞后和法律教育冷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学校作为连接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单位,其道德教育职能是把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体品德。社会规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仰、伦理和法律;学校道德教育亦相对应地有三个层次,即信仰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律教育。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信仰教育迷失、伦理教育滞后和法律教育冷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道教信仰强调通过修道、学道的途径以实现神仙信仰的核心要求,更强调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功用.道教戒律所建立的神圣秩序广泛地影响到传统伦理及相关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调节控制起到了自发而积极的作用.道教从戒律上要求人自尊、自重、自爱.从道教信仰实践层面来看,人处在天地之间的自然空间和秩序中,在此客体之中,人在实践自身信仰和修炼道德的过程中实现着与天地间的和谐,实现着与道的合一.道教特别注重信徒个人的修行和成仙成道理想,注重个人的心性修炼乃至积德累功之追求,其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基础相对较弱,社会化程度低;其信徒的身份建构和信仰习惯呈现出“分散性”、“个我化”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就道教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而言,在未来的信仰实践中,需要建构现代性格的信仰社团或道教组织.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信仰的成因和功能中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由于其方式和对象的关系,非理性信仰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理性的引导和规范成为非理性信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解释为"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其包括语言、思想、信仰、习惯、法规、制度、技术及其他有关部分".可见"文化"是个人的教化与群体的教化,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划分界限.社会因为不同文化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不同文化而异彩丰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其能够在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非理性与理性之间保持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既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从而实现其作为信仰的科学性,成为迄今为止我们最佳的信仰选择。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期,需要人们承受种种不适应。它在瓦解人们原有各种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作为文化的灵魂,信仰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并构成该时代文化成就的本质特征,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在以共同信仰为指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个人信仰,进行共同信仰与个人信仰的完美整合。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整个信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感情和法律意志等多方面的内容.法治即法律之治,法律的实现仰赖公民的法律信仰,否则法治便从根本上丧失其存在的根基.文章通过分析法律信仰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及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因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屈宏 《华章》2013,(18)
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当前青年教师信仰呈现多元化、虚无化倾向,部分党员青年教师信仰动摇。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个人因素都对青年教师的人生信仰产生重要影响。青年教师信仰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决定着大学生人生信仰的确立。因此,要在尊重信仰差异的基础上,加强青年教师信仰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优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信仰教育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在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成为了台湾的主要戏神.雷海青信仰反映了台湾民间戏曲的渊源流派及民众的信仰习俗,具有行业性、混杂性和虚构附会性等特点.雷海青的个人德行和民众的生活需要造就了雷海青信仰的兴盛.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本治国方略,要实现这一方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个人乃至社会的法治信仰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量,成为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法治信仰是我国实现法治化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法律教育是培育法治信仰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个人的选择、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记忆等因素促成了村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依旧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现代社会中,鬼神消失了,但信仰依旧存在;农村宗教信仰经历了从迷信到信仰再到休闲的嬗变;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需要和谐地相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信仰问题的哲学思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问题在今天十分突出。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另一方面,信仰危机、理想失落又是困惑当代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寻求强有力的信仰力支撑,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就我国而言,信仰问题尤为复杂和严峻。人类的信仰到底具有哪些共性?如何评判一种信仰的对错好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有哪些本质特征?如何应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仰危机现象?如何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面对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必须给予明确回答。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信仰显然千差万别,但是也具有某些共…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文章基于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信仰缺失、理论认知欠缺、理论认同度低等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培育途径,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林娟 《华章》2012,(19)
目前在高校年轻人中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他们思想状况健康、积极向上,但也有个别存在着信仰危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年轻人自身原因分不开.如何提升党对高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信仰吸引力,从课堂教育、多方配合、多种途径来加强和巩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