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震动。《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简称NPT,又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防止核扩散条约》。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军备控制条约。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草案》,7月1日,苏、美、英等国同时在莫斯科、华盛顿、伦敦签署。1970年3月5日,该条约生效,有效期为25年。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2.
2002年,俄美双方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声明、协议。俄罗斯积极调整国家战略,争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缓和、友好的关系,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及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再把俄罗斯作为“美国担心的主要敌人”。俄美关系的这种新变化,将对整个世界局势的缓和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大象》“乾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4.
江西《新思维测评丛书·中国近代史》有一道选择题:最早在华攫取传教特权的国家是A.英B.美C.俄D.法这道题实际上考查了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有关宗教侵略内容的理解。西方列强利用宗教侵略的目的是麻痹被侵略国人民的斗志,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上述试题不难排除A、C两选项,那么法美到底谁最早攫取在华传教特权呢?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是B,笔者所教高三文科班相当一部分学生也选B,理由是依据教材《望厦条约》关于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的规定,认为“建立教堂”就意味着取得了在华传教的特权。《中国通史》(…  相似文献   

5.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一致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三是在时代性上建构景观美;其四是在美的共同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五是从美的功利性上构建景观美。《景观美学》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上,为如何创造景观之美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     
语文美刘文编者按:本文作者刘文,1983年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数学系,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曾在本刊93年年4期发表《数学美》一文,受到读者的欢迎。除本文外,作者还准备撰写《历史美》、《地理美》、《音乐美》等。美,象鲜花,在哪里开放,哪里便芳香扑鼻,沁...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如何领略文章的美,以培养我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感知美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一切的美都体现在具体形象中,领略文章的美,首先要在欣赏具体人物的过程中感受美。中学课本中的人物,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叩击我们的心扉,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祝福》中勤劳、善良、凄苦的祥林嫂,《荷花淀》中机智勇敢的水生和勤劳纯朴而又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药》中心系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8.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联合国诞生50周年。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坚信,亟待一个“由爱好和平的国家组成的组织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共同心协力促进社会发展”。联合国就是基于这种境情而创立的,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创立—一回际社会的企盼“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倡议的。第一次是在1942年正式使用这一名称,当时26中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宣言》,保证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战争”中进行合作。1943年10月,中、苏、美、英回国外长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提出要建立一个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2.
日美安保体制是日美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美日安全条约》、《美日共同防卸援助协定》以及《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其中《美日安全条约》是美日安保体制的核心,也是战后日本外交的基轴。因此,深入研究《美日安全条约》无疑对深刻认识日美关系,日、美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以及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当薄弱。即使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由于受政治气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亦未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日美安保体制。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现象才逐步改变。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发表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纷纷就日美安保体制发表看法,以期为决策者处理中、美、日三角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美、英、澳在国际上被称为3大“教育管理大国”。这些国家的教育管理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它们给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国际教育管理的神秘之门,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国家的先进管理理论及其实际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造就了王实甫“文采派”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我国环境立法上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出发,对这部新法作了深入阐述。在国内主要拿新法与在此之前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了比较,而在国际上,则把我国新法与美、俄、芬兰三个国家进行对照,突出了新法的特征,此外,文章还对新法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2005,(7):24-26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相似文献   

19.
《论语》的简约美分两个方面:一、《论语》的人物语言具有格言美,而且这种格言美与西方的格言美不同,它具有雍容和顺的风格。二、《论语》还具有“一词传神”的叙述美。《论语》简约美的成因与当时的崇古风气有关;其次,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为学原则和人格风度影响《论语》文风;《论语》的极强烈的格言美还应与孔门弟子精心选材,追求精品的编纂意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台湾第二次回归祖国(1945年)60周年,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写《七子之歌》80周年,也是台湾建立行省(1885年)12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