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3年是自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对于本来就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别特殊群体毕业生难就业原因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社会实践,提出一系列的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与社会只有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本文将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就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求职难而出现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女大学生、有生理疾患和容貌不佳学生等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存在焦虑、自卑、迷茫、消极等心理,应该就此分析此类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对他们进行自信心和择业观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推进特殊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日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未就业人群中,高校特殊群体学生遭受的身心挫折更为突出,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目前关于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就业压力的研究较少,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笔者通过相关调查、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措施,为政府及高校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更难.经济落后地区生源群体、女性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不健全群体等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卑心理、消极定势、盲目从众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探索构建高校殊群体毕业生的积极就业新模型,帮助该群体顺利就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校特殊群体的概念与分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的结果,我们作出以下定义:特殊群体,是指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特征,容易区分于其他组织,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面临类似的困惑的群体。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由于自身或外在客观原因,在经济条件、权力维护与实现、教育资源占有与享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者处于劣势境况的大学生群体,从更小的范围来讲,特指在就业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特殊群体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构建有效的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需要规范教育程序,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格局,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娄玉珍 《文教资料》2011,(35):173-174
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建立就业援助制度,构建就业援助的良性运作机制,给予他们全方位、切实有效的援助和扶持,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丁晨 《成才之路》2012,(19):10-11
关注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建立健全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高校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教师要通过调研,总结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表现,分析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原因,为进一步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玲 《江苏高教》2021,(4):93-97
社会学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找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和信任问题,通过分析特殊群体中的信任与信息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和研究框架,即在理论意义上讨论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社会网络是信任先于信息抑或是相反。唯有如此,结合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样态和群体特点,研究者才能意识到信任和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如何有助于提升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拓展对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地方经济实力和就业援助理念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保定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叶琳 《辽宁高职学报》2013,(12):100-102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力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学生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从而对学生就业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就业率的统计依然是各省、各高职院校完成就业指标,体现教育成果,构筑和谐社会的有效体现.但对就业率缺口的关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区,本文试图通过就业率缺口的探析,找出有效解决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编问卷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所调查的被试中接近1/3的学生处于较高的就业压力水平;毕业生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学科及性别差异,文科学生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p<0.05),女生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类别大学生普遍将就业压力的原因归于社会就业现实状况不佳等外部因素,较少考虑个人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群体,即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这类群体由于个人、社会、家庭等因素,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进行界定,从实践操作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与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分析了高校目前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类型和形成原因。陈述了高校目前对各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指出在进行指导与帮助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各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指导与帮助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难已成为困扰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本文从高度重视、准确定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大投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拓展就业基地;全面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帮扶制度以及完善帮扶政策,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应届与历届大学生相结合的一体化就业帮扶体系,是解决当前应历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