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可逆性是发展心理病理学关心的研究领域,是指童年期的心理异常可能在后期得到康复。本研究通过对婴儿期的精神创伤与发展的关键期、童年期强烈情感创伤及长期消极生活经验的研究结果分析,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逆性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发展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文化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发展不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都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儿童心理成长论是寻求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适应解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教化成人理想,依循中国传统中“社会→自我”的成人模式,重视中国传统心理学渐染说的成人方法。成长论主张积极有为的发展观、重视人为性在儿童发展中的张力、主张儿童在乐群和善群的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质刘晓东编者按:刘晓东同志在本文中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关理论及黑格尔的有关哲学观点,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一个辨证的最佳速率、发展的阶段是儿童对人类精神发展诸环节的辨证复演及发展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精神形态等观点。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由于童话的幻想融进了儿童心理特点,童话的拟人契合了儿童泛灵思想,所以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今中外的童话文本。童话是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抒情童话有利于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热闹童话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童话促进儿童知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一种血缘近亲,天然的骨肉联系使亲子双方产生天然的感情依恋。因此,对儿童来说亲子关系是他们最早建立的,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在儿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互动是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这更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依恋。所以。亲子关系是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穆彦祥 《考试周刊》2015,(2):175-176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农村家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改善家庭环境,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抛家寄子,致使孩子常年处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对这些留守在家的农村儿童造成了多方位的持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诸多挑战,如生活、学习、交际,心理等方面的挑战。通常人们较多地关注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却不是最令我们忧心的。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思想为基础,以微观家庭生活环境为出发点,结合现实家庭生活中易引发的多种问题,从儿童早期经验、生活模式及父母双方的和谐关系三方面,系统探讨家庭生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应对不良家庭生活影响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关人的心理发展问题,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旧时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宗明义就提到“人之物,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说明古人很讲究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使其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何谓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初期 (0- 14岁 )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的发展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发生着持续不断的、统一和谐的变化和完善的过程。   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一般来说,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但这是指其积极向上的方面,而不是指所有心理发展变化。如有些…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理论解释以及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曾通过对22个城市儿童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度达12.97%,并且这个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和我国下一代人口素质问题。因此,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要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质并善于通过表象去发现儿童的心理障碍。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往往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智力方面:当儿童心理发生障碍时,出现一种“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即儿童大脑与各器官的控制与组合能力失调。这时,儿童的智力水平不能得…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也是国际上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于1919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任儿童心理学教授.从那时起,直到1982年逝世,六十年来,他在祖国幼儿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认为要教育儿童,必须从小开始,并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他说:“从初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那时,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认识,陈鹤琴先生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这种思想,是基于他长期考察与研究儿童得出的科学结论.他的这一思想,已被当前世界许多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一直是儿童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不论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皆不取直线等速运动,而表现为波浪式的、不等速的螺旋式或曲折运动。运动的速度既然是不均衡的,就必然表现出快、慢、曲折、暂时的“停顿”、转折等特性,其中“转折”常常是运动变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本文通过描述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几种游戏理论,综合前人研究,阐述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孩子是一棵幼苗,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请读以下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周宗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类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适应的助长与抑制:追踪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未成年人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视角的研究者对隔代教养的概念有着不同的阐释,有的研究者认为,隔代教养即祖辈对孙辈实施的一系列教养活动;有的研究者认为,隔代教养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祖辈代替父母进行的教育行为;也有的研究者将隔代教养定义为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包括外孙子女)的看护和教育,一般在三代家庭中进行,是祖辈对孙辈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宗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类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猛 《教育与职业》2007,(18):37-38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即作为社会职业成员的教师围绕专业化的使命,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直至有成就的教育家的持续过程.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在职前、入职、在职三个阶段全程加以重视,并努力从制度建设上把握各个阶段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