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艺术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戴爱莲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创始人,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大批的人才,有着"中国舞蹈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涂慧 《全国新书目》2008,(10):32-32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妹妹一起,在伦敦附近的小镇度过童年。父母均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其中父为医学家,从事热带病研究。史蒂芬17岁入牛津大学读物理,学习不用功。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卢伽雷氏症",俗名"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从手、脚到心、肺、大脑,能够运动的部位会越来越少。被医生判为"只剩两年生命"。43岁动穿气管手术,失去说话能力。46岁写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本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艺术细胞突然"醒来"我和夫人张敬来美国的三十年间,—直在为工作和生活忙碌不停,很少有机会享受艺术。一旦参加朋友的派对,到大家跳舞的时候,我们多半是坐在一边跟朋友喝茶、聊天。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不乏艺术细胞。大约在1987年——我们退休前的两三年,不知是什么契机,我们沉睡多年的艺术细胞突然开始"苏醒"了。首先是张敬对跳舞发生了兴趣,她跟朋友去参加了一个跳舞的派对,又去学了几次舞,感觉很好,于是想认真地学跳舞,  相似文献   

4.
Peter  Knecht  陈熙 《文化遗产》2007,(1):56-59
本文从三个案例入手,讨论了人口变迁与都市化对地方节日庆典的影响。第一案例是关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节庆活动,尽管该节庆已被政府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但由于乡村人口的外流,使它的传播出现了问题。出乎意料的是,该村村民竟然接受到来自城市居民的帮助,这些城市居民不仅成为该节日的爱好者,还将该节日移植到他们所在城市的居住处,并提议帮助那些村民,可是这一行为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村民对节日的理解问题。而在另外两个案例中,都市的节日爱好者学会了地方节日舞,并将它们引入全国范围的都市环境中。通过这种引入,他们在爱好者中创建了新的社会关系,给了他们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归属感。总之,三个案例不仅讲述了对"传统"意义的不同理解,还提出了由于都市人口的各种社会的、个人的需求,所产生的各种对"传统"的再阐释。  相似文献   

5.
朱万曙 《出版广角》2015,(10):121-122
该文从何谓花鼓灯谈起,对《中国花鼓灯》"综论编""舞蹈编""音乐编""作品编""人物编""附录"等内容做了专业评述,认为《中国花鼓灯》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花鼓灯艺术文化的面貌,是一部关于花鼓灯艺术的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6.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24):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唐代宫廷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走向了我国古代宫廷舞蹈艺术的发展顶峰。本文将会整体介绍唐代宫延歌舞的发展盛况,并对于其中有突出成就的部分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代宫廷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走向了我国古代宫廷舞蹈艺术的发展顶峰。本文将会整体介绍唐代宫廷歌舞的发展盛况,并对于其中有突出成就的部分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朝的舞蹈种类很多,有的来自于前代,有的是多种舞蹈融合而成,还有的是唐朝新创,这些舞种都在前代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丰富的舞蹈种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阐释空间,并为后代的舞蹈留下了很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丽娜 《兰台世界》2014,(7):155-156
唐朝的舞蹈种类很多,有的来自于前代,有的是多种舞蹈融合而成,还有的是唐朝新创,这些舞种都在前代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丰富的舞蹈种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阐释空间,并为后代的舞蹈留下了很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燕 《大观周刊》2012,(42):29-30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在空间和时间中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本文研究舞蹈表演艺术特有的规律和属性,加深对舞蹈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特性的理解,为更深入的去欣赏舞蹈表演作品。  相似文献   

12.
舞蹈类期刊在浩瀚刊林中屈指可数,其中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当数《舞蹈》杂志.在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文艺勃兴的背景下,为促进《舞蹈》杂志更好地切近读者、服务舞众,就必须做好三方面的编辑创意工作:一是以纸刊为依托,开设新栏目,在刊网推出在线舞蹈,让舞蹈成为“每个人的权利”;二是着力在挖掘、整理、传承丝路舞蹈文化上有所作为;三是关注幼儿成长,打造舞蹈教育平台,让舞蹈学前教育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3.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对中国舞蹈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笔者根据唐代舞蹈健舞与软舞的分类,分别探讨了她在健舞与软舞方面的修养与表演技能,同时也分析了她对舞蹈创作的成就,与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为宫廷舞蹈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秦王破阵乐"以其特殊的艺术价值成为唐代宫廷舞蹈的巅峰之作,而它所产生的体育文化价值则主要是对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产生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军 《大观周刊》2011,(27):104-105
认真的剖析音乐、舞蹈这两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功能差异,看到它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才能清楚地了解局限性的一面,避开其劣势,使双方才能紧密合作、相互补充。笔者认为,只有了解音乐与舞蹈功能的差异,掌握这个规律,才能帮助舞蹈编导和作曲者共同创作出更好、更美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类拓宽了自身的“视界”,无需走千里路也可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无需身处某一时期便可全然得知该时期的事件,这便是网络的便捷性。而舞蹈艺术也同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迈入新媒体时期并在舞蹈艺术传播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舞蹈不再是“区域文化”并拓宽了舞蹈艺术文化的受众面,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舞蹈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网络的“线上”传播,舞蹈艺术通过互联网媒介达到的大范围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芦白 《大观周刊》2013,(4):273-2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许多高校均开设舞蹈专业,培养舞蹈型专业人才。事物发展的同时,均会存在和弊端和不足。院校针对舞蹈教学和训练并不科学合理,尤其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现针对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舞蹈表现力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根据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舞蹈理论的教导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如何培养和锻造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对著名舞蹈家安叱奴对促进中乌两国舞蹈交流及深刻影响进行探析。首先,论述隋唐《九部乐》和《十部乐》里的"胡舞"元素,引出安叱奴的促进作用与影响;其次,进一步就安叱奴对促进中乌两国舞蹈交流及深刻影响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成为汉代舞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且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在宫廷和民间均广为流行,在服饰、音乐、舞蹈动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该时期人们的内心真挚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