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要让他们放开手脚,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要让学生学会深层思考,写出"人无而我有"人有而我新"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说真话、诉真情是写作的前提。我们在作文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即篇篇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那样,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写出的文章才能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呜出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作文必须说真话,诉真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仅如此,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中也大多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文贵情真。中考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学生体察真实生活(真人、真事、真情),才能唤起主动写作意识,写出“真话”;只有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努力写作及习作的认可与赞许,才能感悟写作的意义,写作才能成为初中生的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有创意。"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个性化作文不单指学生的个性化作品成果,更是指学生经历个性化作文的过程。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  相似文献   

6.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作文空间,减少对作文的束缚,才能实现作文的个性化,使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笔写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材料可写,乐于写.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用心感受之后,才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写作也才更加自然而真实.那些偶然发生的事情,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那种偶然的瞬间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能写出一篇篇感人的优美的作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能做好的前提是兴趣。只有对作文感兴趣了,才会产生感情,才会喜欢写作,才会有写的欲望。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之一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下面就以写作"不得不说的事"来谈谈如何写作亲情类的文章。我们很容易知道:"不得不说的事",这一作文题旨在引领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写上,也可以把记忆深处的事情挖掘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表达某种情感。一、贴紧生活说真话所写"不得不说"的事,大多来自身边。这些为"我"所熟悉、所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写作热情匮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病呻吟是困扰学生作文训练的"三无"难题,许多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写作文。如何激发、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语文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解决这一顽疾的关键。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巧写,才能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情理俱佳的习作。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探索中,要始终以生活为写作之源,个性为写作之魂的原则,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写作这一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享受,学生才能抒真情、说真话,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求异"。而"异"的真谛就是"求真""务实"。学生本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写出的文章也就带有个性的情调。习作是学生个性的思想创作。他们根据在社会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体验,用书面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新的课程标准在作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习作中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使"个性"大放"异彩"。只有千千万万学生的"真"才会有"异彩纷呈"的文章。若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读书中积累语言,训练中学以致用,习作中抒发真情,才会使"个性的火花"得以迸发、升华。文章才会有淳美、质朴的韵味;有和谐、自然的情趣;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写作既需要通过现象去获取材料,通过丰富的想象去丰满材料,又需要自己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安排材料.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想象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只有进行合理的想象,才能使文章成为一幅幅"绘画",一张张"相片".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也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穿越时空,给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写出充满奇异色彩,有个性、创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探索中,要始终以生活为写作之源,个性为写作之魂的原则,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写作这一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享受,学生才能抒真情、说真话。写出支质兼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3,(67):59-60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几乎都有一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文贵情真。中考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动阅卷老师,才能使作文上档次得高分。文章就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丹凤 《考试周刊》2014,(41):55-55
正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试训练。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真感受难以寻觅。如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难写作"这一直是令广大语文教师与学生头疼的问题.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整体效果低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无成效,教学枯燥无味,缺乏生机,学生处于被动写作中,逐渐失去了写作的激情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要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激情为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智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才会把写作当作一种享受,才能生发出更多的见解,从而写出富有新意与创意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盛行的话题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创造性活动,在作文中应张扬个性,让作文带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这样的作文才具有新意。但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学生的写作思路难以打开,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和新颖的构思立意,写出的作文缺乏创意。其实,学生写作思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