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最能代表其语体风格的散文作品。其女儿汪明在《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中如是说:"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这篇作品也是非常满意的。然而,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与写法都非常别致的散文作品,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最初感受时,却说:像流水账,看不出有什么好;像是说明文,写如何种葡萄的等等。看来,这篇散文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消除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正>《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  相似文献   

5.
6.
<正>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一文被编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人与物的对话"这一专题。编者按是这样写的:"当我们面对一样东西——物的时候,我们其实都是天真的孩子,在不可遏止的好奇心驱动下,看之,看不够,琢磨之,琢磨不够,拆解之,拆解不够,描摹之,描摹不够;以至欢呼,以至雀跃。物和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了互助、亲善的关系。状物散文中的物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还是人。"的确,《葡萄月令》是一篇非常别致的文章,全篇以12月份为基本  相似文献   

7.
下午第一节课是组内教师的公开课.上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 教师先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基本内容,然后选出文中"四月"、"五月"和"八月"三个片段,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13班学生真不错,有几个朗读高手.听着清纯年轻的声音,我眼前那些四月的葡萄仿佛吸饱了水,青绿一片;想象中的五月葡萄花在梨花、苹果花的映衬下格外美丽;最美的是八月的葡萄,一串一串,璀璨琳琅!教师纠正几个字的读音,如"挺 gua(括)"、"bieb(瘪)果",还举例示范"长出来就给掐了,长出来就给掐了"一句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味.  相似文献   

8.
教学《葡萄月令》,千万不可忽视月令这种文体的特殊内涵。其一,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不断地以终为始,能给乐天安命的中华民族带来期待,带来乐观;其二,与时偕行,彰显出农耕民族的生存智慧,人生就是要“知时”、“待时”、“及时”、“随时”;其三,天人关系的文化语符,蕴含其中并渗透到骨子里面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皈依。如此,对《葡萄月令》的品读,自然就进入了文本的内核。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收录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人生低谷时创作的一篇散文。1958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农科所劳动改造。汪曾祺说,“初干农活,当然很累。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  相似文献   

10.
【原文】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相似文献   

11.
张培培 《学语文》2020,(6):72-73
在现当代作家中,汪曾祺的散文以其风格的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备受读者的关注。而名篇《葡萄月令》则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风格的散文佳作,其明白如话、以俗为雅的语言,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结构,同中寻异、收放自如的内容以及深沉的人生况味和旷达的胸襟气度,都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茶月令     
正作者显然布局讲究,诗性的语言呈现白话宋词意境,通篇清新夺魄,是婴儿初见世界的眼光,干净澄澈,充满野性美、韵律美和舒适感。是个超长镜头,时间推移,视野开阔,茶树一枝一叶地繁盛,茶农的心一点一滴被喜悦胀满。经了良辰照耀与炮制淬炼,茶叶苦涩蜕掉,从容淡定,甘醇美好,物我两忘,而茶树进入新一轮生死荣枯。追着一件事物按着窝写下去,看它生,看它长,看它十八般变化,终于上得厅堂释  相似文献   

13.
花月令     
正月:兰蕙芬。瑞香烈。樱桃始葩。径草绿。望春初放。百花萌动。二月:桃始夭。玉兰解。紫荆繁。杏花饰其靥。梨花溶。李花白。  相似文献   

14.
农之月令     
<正>惊蛰了。"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要敞开胸怀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总结。村里,每家每户都会仔细遵循。"芒种"这个词真好听。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有讲究,乱不得。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此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散文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善于通过对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普通事物、普通风俗的诗意描写,引导读者去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美,获得重温世界的美感。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  相似文献   

16.
黄厚江老师是江苏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本色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简朴的教学理念、平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丰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3年4月12日,笔者有幸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给高二学生上的一堂散文课《葡萄月令》,传统却不陈旧,生动却不煽情,四两拨千斤,如行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高中魅力语文,促进区域专业成长。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教研员刘老师主持并热心指点下,我们魅力语文工作室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共研一节课开始了,这一活动主要是听名家课堂实录、省市优质课录像、团队成员公开课、同课异构后的研评。每天忙于备考,闲暇日认真品读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倍感清新,作品间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带着一种强烈的期待看了黄厚江、曹勇军、董一菲  相似文献   

18.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自然的年轮”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也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代表作。该单元的重点在“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散文的布局安排),为了能够上一节有“语文味”的课,我对这一课做了四次改动,并选取其中两种构思,完成了两次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正>汪曾祺是个大名鼎鼎的“吃货”作家。想当初,一篇《端午的鸭蛋》把课堂上的我们馋得口水直流,我们却只能在对咸蛋黄的无限遐想中,继续给课文分层。他写尽了“人间草木”“四季美食”,去读他的每一篇文章,会发现这些文章的篇幅是短小的,句子是短小的,连字词都是短小的。这种“短小”彰显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主张,有助于我们从中学习如何把文章写得简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0日<北京晚报>刊载<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一文,汪曾祺之女汪明在该文中说."<葡萄月令>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语体风格的散文佳作",且汪曾祺"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