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1,(7):70-70
台湾学者柏杨讲过一个故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靠边说话,美国人以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在耳语。”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编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三位中国名人。这三个中国人分别是:陶渊明、杨玉环和李自成。课本中是这样描述陶渊明形象的:“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  相似文献   

3.
吴应海 《课外阅读》2007,(10):34-35
一个叫张继合的人,最近在他的博客中撰文指出,一些成语由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被人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他列举出八个常用成语,称至少有12亿中国人不能百分之百地跨过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的日益壮大。在世界各地盛行开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开展,使得汉学更加流行,美国也不例外,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中国历史人物自然会反映其中。我们做个假设,让中国人推荐应该有哪三个人获选?结论虽然有可能五花八门.但一般跳不出以下几个圈子:帝王将相如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类:  相似文献   

5.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爱的力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绽放出的爱却是无限的,更是永久的。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拥有大爱的中国感到由衷的自豪。9月1日,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我爱我的祖国》这个节目,心情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6.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07,(1A):33-33
莱索托(Lesotho)决心发展教育,组织了一个各界精英的“全国对话”(National Dialogue)。来到莱索托之前,我从来没想到这里会有中国人,而且有这么多的中国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 《教书育人》2006,(12):61-62
我曾听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问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卜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降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就有所差异。现在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并非我们理想中的现代人。中国在设计现代人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再结合未来社会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达了,富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了。富裕起来的暴发户们,都想做贵族,甚至自以为有了钱就是贵族。住别墅、开宝马、喝人头马,成了贵族的身份标志。就连不那么富有的城市白领,也开始另辟蹊径,泡酒吧、看话剧,谈村上春树,以精神贵族自居。有些大学也以开设高尔夫球课程招揽生源,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深感骄傲和自豪.“上九天揽月”,中国人圆了自己的飞天梦;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圆了自己的文化梦;雅安地震,中国人更是挺起了自己脊梁,彰显了感人肺腑的同胞之情.我们没有被经济危机的浪潮击垮,更没有被无情的灾难打倒.中国经济,依旧发展;中国人民,依旧坚强.中国人,了不起! 站立,须以双腿为支撑,而站直则须以精神为脊梁.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做一个能够站立的人,更应该做一个能够站直的人,做一个有中国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1.
曾飚 《神州学人》2007,(3):34-35
2005年8月,李隽辉博士在布里斯托大学完成了毕业论文,回上海之前,她对记者说,“2001年,我在布里斯托女王路上的Sainsbury超市看不到几个中国收银员。当时路上碰到一个中国学生,我们都能够聊上半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中国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梦阶段的追梦,当时社会上现存的阶级力量均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自己的利益为起点,寻求中国的出路,追逐中国梦,但都以失败告终;二是析梦阶段的追梦,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结合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中国梦,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奋力追梦,彻底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三是园梦阶段的追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园中国梦的追梦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林治波 《学习之友》2008,(11):21-21
或许是中国的地大物博孕育了中国人的博大气概,以致万里长城、万里长征、百万雄师过大江之类宏伟雄壮的大手笔都书写于华夏大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根     
丫七 《学习之友》2012,(11):7-7
这是雅思培训课程的最后一天,中国籍英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首最简单的中国古诗。让我们译成英文。  相似文献   

15.
毛琳 《少年读者》2008,(1):56-56
加拿大前外交官斯切特·朗宁,其父母是美籍传教士.1893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的襄樊,是由中国保姆养大的。  相似文献   

16.
许倬云 《新读写》2014,(7):89-89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专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可有下列的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性格中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义轻利 ,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贬低人的动物属性。只有义利并重 ,才能塑造中国人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7,(7):54-55
"丰碑"古时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仅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官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人     
《少年月刊》2011,(10):50-52
1.“怎么回事,你是在搞恶作剧吗,郭小明!”葵花小学五(6)班的英语老师拿着这次的英语卷子,生气地对郭小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