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们读了《红楼梦》,有的喜欢黛玉的多愁善感,才华出众;有的喜欢袭人的温柔和顺,处事稳重;有的喜欢湘云的意气风发,争强好胜…… 我读《红楼梦》,则喜欢宝钗.我喜欢宝钗够聪明,懂得适者生存;我喜欢宝钗够成熟,懂得经世致用. 不喜欢宝钗的人,皆因她太聪明,一个人步步为营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能恰如其分,这使旁人觉得恐惧.特别是在电视剧宝玉大婚一集中,黛玉命在旦夕,可宝钗却面带笑容,那笑容中还隐藏着几分得意,可想而知宝钗是何等自私.因此,宝钗城府深、心机重、冷血无情的形象深深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3.
轻轻打开一扇窗,慢慢啜一口水,让窗外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与茶中的馥香一道,伴我沉思,伴我在这梦的海洋里翱翔,伴我品味这令人痴迷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部"红楼"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呈现了一幕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读《红楼梦》,那缠绵悱恻的爱情荡气回肠,那凄婉动人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那美轮美奂的大观园令人心生向往。一切就像一场梦,梦里,有想象中的热闹和奇迹,有仙境般的神秘和梦幻,让人流连忘返。但既然是梦,就有醒来的时候,在梦醒时分,一切全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丝丝缕缕的惆怅与不尽的哀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4.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踮脚张望的时光》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满满正能量的书,作者用美丽的心情和文字写出了青春里所有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伴我走过了学生时代最灰暗的时光。"现在的人为什么老烦躁,第一想得太多,第二书看得太少。"记得杨绛说过这样的话。不过我很庆幸我不是看书少的人,虽然我也老烦躁,但是我依然喜欢看书。那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奶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我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我的第一本书是《红楼梦》,说起来我自己都顿时觉得"高大上",但是那是狗屁不懂瞎看一通,字都认不全。后来慢慢地学全了汉字,就开始读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2013,(18):8-8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迷,一直都觉得《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去年在《大学生》上看到一篇《在哈佛学红楼梦》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正>未读这本《平凡的世界》之前,各种道听途说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完完全全反映贫苦农村青年生活的励志故事。而看着看着,我才慢慢品味出其中的另一番滋味。这种滋味穿插于小说之中,像那满园姹紫嫣红中金色的迎春花,星星点点,却最是动人。《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被冠以平凡二字,是因为它讲述的是生活,普通人的生活。而生活从来逃不脱爱情的羁绊。  相似文献   

7.
每次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总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一直在想,老舍笔下的母亲,不就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吗?是什么原因让我每读此文便如此动情?思来想去,惟有两个字——真情。《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正是老舍的真,深深地打动了我,想必也深深地打动了众多的读者。老舍是一位动人的“真者”。作为儿子,他在用真心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母亲。事不须大,惟需有真。多少年过去了,他还那么分明地想着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是如何为自己筹备上学的资金。那时,母亲是“作了半个月的难,含泪…  相似文献   

8.
黛玉的死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是思想内涵里最有价值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黛玉不死,那么封建社会那残酷的吃人本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揭露,所以,黛玉之死,使《红楼梦》有了更深邃的思想,使读者用心去触及到了社会灵魂的更深之处,更使《红楼梦》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是慈悲。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少年不识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对名著的好奇,买了《红楼梦》来读,那时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贾宝玉无果的爱情,许多情节读过也忘记了,大概记得那几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没有自己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个席位。曹雪芹在这本长篇巨著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评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贵族家庭的虚伪礼教,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等等。也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凄美动人的林黛玉、聪明奸诈的王熙凤等等。笔者是《红楼梦》的爱好者,年少时读《红楼梦》只记故事的大概的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读《红  相似文献   

11.
我因为要写《〈红楼梦〉中的“星命”学》一文,又重新读了一遍《红楼梦》原书,越读越觉得小说中的“命定”思想“遍被”全书,很值得研究。过去很少有人从这个方面探讨,所以在那篇小文中说了一句“另写专文讨论”。其实,这是大题目,可作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如我写的“红边”小文,只能是把问题提出来,用文雅一点的词表达,收做“抛砖引玉”。我愿意“抛砖”,能否“引玉”来,那则看人们的兴趣了。记得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死生有命,富  相似文献   

12.
我三岁时,识字不多,父亲就给我买了小学语文课本。我很快读完了三年级的语文书,从中认识了不少字。后来,父亲又买来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
  我觉得看书是最大的乐趣。父亲的辛垦书店的二楼有一个仓库,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我像个耗子一样趴在书堆上翻找我读得懂的书。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就是在那里。每次离开书店,我都是灰头土脸,一身脏。
  父亲规定我每天写日记,说有可记的事就记,没有的话就写感想、心得,什么都行,但是必须最少写五百字,多则不限。他想以此锻炼我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上本文之前,我在班上做了个调查,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浏览过《红楼梦》,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人物关系都弄不清楚。当问及为什么不愿读《红楼梦》时,有的说太长了,有的说读不懂,还有的说内容只是喝酒作诗,没多大意思……如果就这样开讲课文效果肯定不好,于是我改变了原教学设想,决定分三个步骤“迷住”学生,让他们通过鉴赏课文,窥斑见豹,从而对《红楼梦》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5.
我小学一年级读了《水浒》,就觉得两个字:好看!我以为,今天的孩子真正开始阅读的时间大多太晚,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也错失了很多时间。这也是我们很多孩子只会读课本而不会真正地读书  相似文献   

16.
孤独的味道     
说真的,我在书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马上取下没有犹豫,绝对不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也不是因为他那书名夺眼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仅仅是"美食家"三个字给我瞬间下了蛊。回家细看,书的内封页上几个小字"料理小说集"。原来是小说,还是短篇。看第一篇《鳖肉》,觉得有种奇怪的趣味,说男主人公在纽约的某间按摩茶室里,遇  相似文献   

17.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我生气了吗?     
不可否认,我非常欣赏班里那些灵巧的孩子——我刚说出上句,他们就接住下句,聪明得像天使。还有几个孩子,常常有科任老师来抱怨他们“三扁担打不出闷屁”,但我觉得自己对他们还是很有耐心的,我原以为他们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地沐浴在我的师爱里的。那天教《春笋》,首先要读课题。这两个字,看似寻常,凑在一起一个翘舌一个平舌,对平时讲方言的孩子来说就有困难了。我领读几遍后开始点名读,小手如林,还算一帆风顺,有几个舌头不灵活的经过正音也通过了。为了检查一下那几个安静的守望者,我  相似文献   

19.
本人高二暑假时读《红楼梦》,读出的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四大家族的势力;读大学时又读《红楼梦》,读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历史;工作后再读《红楼梦》,读出的是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不同,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四大家族的肮脏。三个阶段的阅读.给本人带来三次不同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走进题目,迈出第一步师:(板书:窃读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别看题目只有三个字,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首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我觉得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从记这个字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