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金瓶梅》的主题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通过对《金瓶梅》主题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金瓶梅》的主题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应该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多元系统,包括社会世情主题、佛教人生观主题和性主题三个层次。《金瓶梅》的多元主题不仅是长篇小说多主题现象的反映,更是多种文化因子相互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茅盾的小说创作是否主题先行,先陈述茅盾在文学理论上关于文艺与生活以及主题与材料之关系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列举茅盾《蚀》、《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这些作品的主题各是怎样形成的为例,从中得出茅盾的小说创作并非主题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主题阅读·三人行》主题阅读发起人刘宪华和她的老师们自主建构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一主是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主体,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两翼中一翼是与教材单元主题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小说主题框架下,不同的色彩感觉引发相异的色彩感情。《茵梦湖》和《迟桂花》均出现大量颜色词,这些颜色词无一例外地指向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思绪,映证主题,呈现主题。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施托姆的中篇小说《茵梦湖》和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所运用的颜色词的主题意涵。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在阐清托马斯挚爱主题源头的基础上,立足于比较文学的视野,通过对《生》与《堂吉诃德》《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好笑的爱》等一些具体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和解读,来更为准确地把握昆德拉对于托马斯挚爱主题的探究和发展。作者通过对阿里斯托芬与昆德拉在挚爱主题层面上的关系的探究,以及对于昆德拉挚爱主题的几点思考,穿插阐释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挚爱主题对于读者和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与单篇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发现美、感悟美"为主题,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四篇散文组成,笔者以此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主题单元五模块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教材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三言二拍》中有关善恶报应主题的篇目整理了一下,发现这类主题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占30%,在《警世通言》中占25%,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占22.5%,而在《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中也分别占到17.5%和12.5%的比重。可见,善恶报应主题在《三言二拍》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有着共同的“异化”主题、反讽意识和现实与荒诞水乳交融的创作手法,因而《促织》可称为东方的《变形记》;但是二者在主题的深度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方面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