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期刊是否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刊物的编辑团队的创造性劳动.科技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与编辑团队的素质及其对科技期刊创造性劳动密切相关.如果说作者的劳动是一种文化首创性劳动,那么编辑的劳动就是一种文化再创造劳动.  相似文献   

2.
一个期刊是否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刊物的编辑团队的创造性劳动.科技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与编辑团队的素质及其对科技期刊创造性劳动密切相关.如果说作者的劳动是一种文化首创性劳动,那么编辑的劳动就是一种文化再创造劳动.  相似文献   

3.
蔡虹 《新闻世界》2004,(10):76-76,82
片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它是以原始图片为素材,经过编辑的选择、构思、结构,最后用特殊的物化手段呈现出来的新形式的编辑作品。因此它是以具有美学特征的原始图片为“原材料”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加工为特征的社会化活动。编辑是化创造的参与,编辑活动具有创造性。从出版物的编辑构思到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帮助作改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包含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编辑对一本出版物的影响是重大的。编辑自身素质的高低,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期刊由于其杂志的整体性,它对编辑的素质要求尤为高。编辑不仅具有一般的字编辑能力,还要有其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激活编辑的三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劳动,其成果直接渗透、融会、凝集在原作者的精神产品之中,编辑是以作者的原创作品为劳动的对象,通过创造性的劳动,积极地调整和整合作品的内容,使作品达到出版标准和要求.由于编辑工作隐性化的特点,他的劳动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存在形式,因此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但是其价值在于:通过优秀出版物的发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提升,同时兼顾各种层次的精神需求,使各种层次的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实现了人文精神的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编辑创造性劳动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贾岩 《出版科学》2004,(1):21-23
依据客观事实和有关理论,对编辑的劳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与全面考察,认为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编辑的劳动和其他精神生产活动相比,有其特点和规律;编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编辑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共同目标是向社会提供既富有创新性又完美无缺的优秀作品;但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产生了编辑与作者间劳动特性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劳动的能动与被动、专一与综合、超前与滞后、隐匿与显现等几个方面,使得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始终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8.
期刊,作为一种"中媒",即中速中效传播媒体,100多年来在我国主要是以传导先进文化思想与科学理念为传统的.编辑作为期刊的创编缔构者,从来都是期刊生命的主宰,没有期刊编辑,就没有期刊媒体.没有自主创新、精心诚意编刊的编辑人,期刊就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编辑的人格是期刊传播的道德力量,是期刊风格的核心或基础.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一种关于信息加工与生产的智力劳动 编辑是对有关文化产品所包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再生产.传统上,编辑多是指案头审稿、改稿,多进行校对性工作,在当代,编辑的创造性的智力成分大大增加,编辑应当承担搜集选题、确定主题和话题、制定组稿计划、安排约稿等.这样,编辑就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加工,而是回应和对接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促其互动的中介环节,是创造性的再加工.  相似文献   

10.
何怀文 《中国出版》2013,(13):25-27
中华5000年文明,古籍卷帙浩繁,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资源。古籍点校常常需要大量的智力劳动和资金投入,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对此,我国司法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古籍点校本应享受特殊民事权益保护。例如,2011年"郑福臣与大众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文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简称"郑福臣案")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点校没有改变原作品(古籍)的表达,未形成新作品,不享受著作权保护。[1]鉴于点校本有大量的智力劳动投入,法院认为它是一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