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十个方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五对关系范畴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十种关系概念的基本论点,并作了扼要的论述。为打破长期以来孤立地讲授五对关系范畴的状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文章对唯物辩证法中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五对关系范畴之间的十种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交往形式范畴和生产关系范畴都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的基础性范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而用生产关系范畴取代交往形式范畴。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驳斥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鉴于对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关系范畴二者关系的矛盾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予以澄清。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以及生产关系范畴和交往关系范畴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生产关系是交往关系的基础,而交往关系则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即表现出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反对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因此,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澄清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论证充分条件不是“有P必有q”,必要条件也不是“无p必无q”;逻辑范畴关于条件联系的内涵必须与客观条件联系的本质特性相一致,它们必须是一对一的关系,而不能是多对一的关系;任何一种客观条件关系都可以用一种相应的复合判断形式予以有效断定,但是关于同一客观条件关系的判断却远远不止一种,它可以多达几十种。  相似文献   

6.
实践范畴的形成是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深入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内涵,对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实践征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 ,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并联系散文的范畴论、特征论、创作论和鉴赏批评论“号脉诊疾”,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意见”,对 2 1世纪散文的顺利发展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主体和客体范畴的性质归属问题,在哲学界存在着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实体范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一对关系范畴。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正确性和合理性的一面,然而又都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全性。正确而完整的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既是一对实体性范畴,又是一对关系性范畴,是实体性与关系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本真性质及其这对范畴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解释汉语中已公认的四种词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和词义从属关系。运用现代的范畴化理论确定现代汉语词义的一种新关系,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和把握相互作用与矛盾范畴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唯物辩证法若干重要范畴的排列组合,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科学结构,同时也涉及到哲学如何同现代科学相结合,把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引向深入,使传统辩证法散发出时代气息,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工具。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相互作用就是指矛盾关系,从而不加分析地将这两个范畴简单等同。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并试图从哲学史、人类科学认识史的角度,对这两个范畴的关系作一点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总体。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外,同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呈显出自身所固有的属性、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性和关系的反映就是人们认识中的逻辑范畴。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的除了认识其规律以外,还必须把握它的各个方面、侧面,它的属性、联系和关系.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全貌。因此,在认识运动和逻辑思维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必须判明规律和范畴各自的特点及其共同点,判明两者的相互关系。本文除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同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外,也将涉及到一般规律与范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典故框架问题的基本范畴的基础层面,提出并探讨了典故辞典框架基础问题的十大关系,即:“典”与非“典”、常式与变式、,常见与偶见、显性与隐性、系统性与游散性、单一性与多重性、真源与伪源、成词与拟词、事典与语典、“古典”与“今典”等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产权关系与财务关系同属经济关系范畴,但两者所涉及的范围是交叉的,研究的目的、对象等各不相同。财务关系简单,产权关系也相对单一;财务关系复杂,产权关系也复杂。  相似文献   

14.
从“四·一二事件”到“七·七事变”十余年间,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历了试探拉拢、妥协退让以及联共抗日等几个阶段。“不抵抗主义”是蒋介石对日关系的基调,而其形成则始于1928年的“济南惨案”.本文试就“济南五·三惨案”前后蒋日关系的变化及影响作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在理论上完成了对很多古典美学范畴的总结,对物我关系的论述就是其中的一例。刘熙载不仅论及物我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且还论及审美距离以及物我相入的生气源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几十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资本范畴以及同它相联的剩余价值、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等范畴,反映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是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经济范畴,对社会主义不适用。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商品经济历史性的论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认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在任何社会始终存在。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也必然存在,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变了,它体现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五、潜能与现实 质料和形式是构成事物的两个基本要素,潜能和现实则是事物存在的两个基本样式。这两对范畴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质料是潜在的,形式是现实的,质料总要赋予形式,潜能要求转化为现实。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其《形而上学》一书里,这两对范畴常常是并蒂难离,又相为说明、相为论证。但它们又毕竟是两对不同的范畴。它们虽常相依相连,但在不同章节,又各有侧重。《形而上学》第八卷,着重探讨形式与质料,重在从静态角度考察这对范畴及其相互关系;该书第九卷共十章,则是重在从动态角度考察潜能与现实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潜能与现实及其关系,实质上就是研究事物的运动发展。任何事物的运动发  相似文献   

18.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9.
关系及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说”经历了从关系实在论到关系本体主义再到社会关系本体论的理论路数的发展。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的检视,可以透视唯物史观的深层视野,达到对社会关系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矛盾与关系的处理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并且大都局限于教育学范畴.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若干关系处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