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雨华 《文教资料》2010,(25):80-8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读说练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教师要多训练学生,授之以方法,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从书的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阅读难,难阅读"这种现象就会远离他们。  相似文献   

2.
每次语文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文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文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  相似文献   

3.
‘约取实得’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叶奕绳的读书方法。据说,叶奕绳天资迟纯,记忆力相当差,往往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下苦功认真读书。叶奕绳每读一本书时,遇到自己特别喜爱的篇章、片断或警句,就用卡片抄录下来,反复吟读十余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当读书、作文告一段落,在房中散步小憩时,就浏  相似文献   

4.
从读短文中领悟方法特级教师于漪读书要会读。翻开书,一个字一个字挨着看,一页连着一页往下读,不等于读懂,不等于会读。会读,要在理解上下功夫。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最主要标志。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内容的来龙去脉、篇章结构的安排、遣词造句的工力有所认识,有所理解...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 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读书是福 博兴二中 韩新站   1998年 4月,学校创建了语文读写训练室。第一次去训练室读书的时候,我激动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读书是福。   古人说:“至乐莫过于读书。”每当我内心有忧愁需要排解时,我就放声吟几首诗词,或读几篇人生感悟的文章。一吟一读,心中顿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读书,使自己拥有一个自得其乐的方寸之地。   哲人说:“读书悦心。”欧阳修的《东斋记》里对读书能治病养生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他每次吟诵文章后,就“释然不知疾之在体”。欧阳修读书去疾养生之说,我信其然。读书能…  相似文献   

7.
感受读书     
读书,使你恰情,使你增长新知,使你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一 读书,开始时是杂乱无章的,虽然你有意一本本地读,一类类地翻,可当你读完翻完那些书后,它们就决不再是一本本、一类类的了。你不知把它们都读到哪里去了,你惶惑地问自己:我都读了什么?它们都在哪里?你恨自己不会读书,你怪自己把书都读糟蹋了。然而,你还  相似文献   

8.
我之于书     
我们生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和读书传统的民族,我们面对着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读书”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大本领。   在短文中,夏老首先告诉我们读书要“广博”,“宗教,艺术,文学,社会,哲学,历史,生物”均应读点儿。然后,夏老又介绍他怎样读书——“先看序文”“次看目录”,可“立刻通读”,亦可“略加翻阅”。对文中内容有时可“用笔加圈”,有时可“用红铅笔划粗粗的线”,也就是将“认为要紧的处所标出”。   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从别人那里汲取人生经验,增添生活的本领,如今,读罢夏老的这一短文,你是否发现了其中闪烁着的真理的光辉了呢 ? (郭瑞炜 )  相似文献   

9.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可是对于读什么书和如何去读课外书却想的不多。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课外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有的同学手里有许多课外书,每次做完作业,便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就随手一丢再拿另~本……这种无目的的读书方式是不好的。你不妨给自己订个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1.
读师范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刚工作的时候,开始读点书,可是很功利。写不出论文时,忙着读书查资料;上公开课了,囫囵吞枣读名师的教学专著。到现在,方才如饥似渴地读书,一天不去阅览室竟不习惯,一日不捧书读就不自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2005,(9):30-30
谈到读书方法,林语堂认为,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读书知味,都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读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读到考茨基的错误观点时,就把下面的列宁对这个观点的批判用一张稿纸遮住,自己先想想考茨基的观点错在哪里?自己应怎样批驳这种观点……经过这样一番思索,他才继续读下文,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找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这样就对列宁观点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这就是“预测读书法”。“预测读书法”促进了读与思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读书效率。它告诉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或内容正好是自  相似文献   

14.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5.
陈明宏 《上海教育》2005,(5A):60-60
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时刻,读书给予我们知识、智慧,又或是简单而积极的信仰。同时,读书又是一种长期的“活到老读到老”的活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街头、在校园、在书店举行。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则是更重要的。作为老师,首先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愿读书伴我们终身,愿我们的世界因为读书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7.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18.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凡是四五十岁以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场全国性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没多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  相似文献   

19.
捧读     
读书的姿势有很多种,我钟爱的读书姿势是捧读。 捧读要求读书人端端正正地坐着或笔直地站立.双手捧书.凝神以读。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人在读书时,眼睛和嘴都要跟着动起来——眼睛要看书,嘴要读书。倘若眼睛和嘴没动,就表明你并没有沉醉其中,没有真正地读书。所以读书的姿势一定要端正而优雅。  相似文献   

20.
蜜蜂的好伙伴是花朵,羊儿的好伙伴是青草,鱼儿的好伙伴是水,鸟儿的好伙伴是蓝天,我的好伙伴是书。刚识字时,我就经常装模作样地捧上一本书读。没想到,后来我竟迷上了读书。我现在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读书,如果没读,就会很难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