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高考,北京第一次自主命题,但与全国卷一样,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全国卷和北京卷命题的质量。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和全国卷一样,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分两个题群。第一个题群(1—6题)题点的设置与2001年全国卷1—6题大体相同。2002年是《考试说明》变动最大的一年,北京卷这个题群保持了试题结构的稳定和题形的稳定,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路,对稳定考生情绪也有积极意义。第2题以形近字、同音字为语料考查辨析汉字书写正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3+x”高考模式的第一年。语文试题综合性、应用性、能力性的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比如,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增强思辨性,提高实用性,突出基础性,等等。这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些增加、调整与改变的新题型中;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  相似文献   

3.
与2001年相比,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所调整。在内容方面,取消了对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结构方面,将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七个部分。其中,新增加的第四大题囊括了新增加的3个题型,即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试卷的主客观题比例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分别由原来的40%和60%调整为30%和70%。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5.
肖家芸 《学语文》2002,(4):33-34
一、写作部分(25题、26题抽样)得分情况统计 二、写作部分整体情况评析 200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卷的写作表达部分(25题、26题),总体上呈现出外放内收,改进提高的特点。“放”即沿用近几年来开放性的命题思路、题型、题量等外在形式与往年一致。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今年的命题着重在内收上下功夫,通过加大限定、适当调整的办法,提高命题与评卷的质量,优化选拔功能。实践证明,25题、26题,无论是试题质量,还是测试信度,都好于往往同类题,尤其是25题,成为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少有的亮点,受到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7.
《学语文》2002,(4):23-27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 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 D.滇池嗅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相似文献   

8.
本大题包含言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句名篇和默写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高考文综述题有什么特点?它对教学和高考政治复习有什么启示?本文结合2002年文综试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2年高考语试题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改革。这份试题对教学的启示是:要强调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实践中提高能力、拓宽视野、不断积累,这是增强语能力的“绿色通道”。语教学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陈宏宝 《学语文》2002,(5):23-23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第六大题第25题小题属“仿用”类型。所谓“仿用”,就是对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从表达思路到词语的结  相似文献   

15.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得失利弊,不仅有利于高考改革,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评点的对象,以全国卷为主,兼顾京、沪;评点的办法,仍是以立意、选材、表达以及所给答案等方面为经,以试题顺序为纬。从总的情况看,三家试题“大方向”一致:全面考查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态度,语文个性。但具体题目拟制的优劣正误,还需具体分析。第一大题,共6个小题。这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题目。这部分内容要不要考,一直有争议。笔者以为应该考。因为,从全社会看,要达到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准,还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就连…  相似文献   

16.
王大绩 《中国考试》2004,(10):22-25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5份试题,试题的走向受人关注。来年或以后,试题也许会更趋多样化,命题的变化异同一段时间内必将是持久的关注点。各省市自主命题,根据地方状况有所便宜,各大学自主命题,根据招生实际有所创新,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创新不能脱离继承.语文高考试题二十年来的探索和经验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脱离了研究、学习、继承的创新,很可能不是创新,反而是遗憾的倒退。  相似文献   

17.
从《考试说明》到各种信息,我们清楚地看到,2002年的高考语文命题,从内容到形式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变化中有许多传承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处变不惊。  相似文献   

18.
何更生 《学语文》2002,(4):30-32
古诗鉴赏题(第17小题)是2002年秋招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出现的一种题型。该题主要用于测量考生对我国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评赏能力,进而探测考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和文学素养状况。与其它题型相比,该题主观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明确,赋分不高(6分,占总分的4%)。本题所选的文体为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辞通俗,语句平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语言障碍制约考生鉴赏能力充分发挥的现象的发生。那么,考生对这种新型试题的答题情况如何呢?笔者对安徽省考生的语文试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即反映了考生对该题的答题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使用本套试题的主要有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