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聂静虹  王永星 《传媒》2013,(2):64-66
2011年8月6日,伦敦爆发了持续近一周、蔓延至周边数个大城市的骚乱.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恶性群体事件,伦敦舰队街的报业巨头纷纷响应,投入大量版面予以报道.同样,该事件也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本文以这次骚乱为例,以框架分析为理论依据,通过英国《太阳报》有关报道,分析英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和策略. 之所以选取《太阳报》为分析样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该报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者数量高达1000万,这意味着每5个英国成年人中,平均每天就有一个人读《太阳报》.并且《太阳报》的受众定位于普通民众,这正是这次伦敦骚乱中政府必须面对并争取支持的社会群体.其次,《太阳报》的超政党背景使其对于敏感政治事件的报道更易不受党派倾向的束缚.此外,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赵鼎新在《东方早报》发表评论,分析《泰晤士报》《太阳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主流媒体在这次骚乱中的新闻报道,指出英国的主流媒体在骚乱过程中既能和政府紧紧地站在一起,又有能力影响英国公众对骚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崔磊 《出版参考》2011,(10):13-13
英国这场骚乱,和历史上多次骚乱一样,是被种族矛盾点燃的。英国曾经是一个殖民帝国,殖民地广布各大洲。殖民地的人们羡慕宗主国的生活水平,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定居工作,而英国由于劳动力短缺,也对移民敞开了大门。百余年下来,英国已经成为一个种族、文化多元的社会,尤以来自南亚、加勒比海岛国和非洲的移民最多。伦敦市政府曾经不无骄傲地宣称,伦敦市民说着300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英国这场骚乱,和历史上多次骚乱一样,是被种族矛盾点燃的。英国曾经是一个殖民帝国,殖民地广布各大洲。殖民地的人们羡慕宗主国的生活水平,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定居工作,而英国由于劳动力短缺,也对移民敞开了大门。百余年下来,英国已经成为一个种族、文化多元的社会,尤以来自南亚、加勒比海岛国和非洲的移民最多。伦敦市政府曾经不无骄傲地宣称,伦敦市民说着300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谈到英国报纸,我国教材中能够说出来的多是伦敦出版、覆盖全国的那几家闻名的报纸,诸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太阳报》等等.英国有大量的地方报纸,但无人提及.2012年8月,我在英国旅游期间特别关注了一下英国的地方报纸,从南到北,在不同地区购买了四份英国的地方报纸,回来后与我的博士生毛湛文对总计478版的报纸逐版记录和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英国地方报纸的特色,以资我国地方报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6,(10):33-33
据9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免费的《伦敦报》日前与读见面了。这份报纸由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分部出版,它的诞生被英国出版业解读为伦敦免费报纸大战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成骚乱的助推器英国此次骚乱把"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以"脸谱""推特"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黑莓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通信技术等新兴媒体被骚乱分子用作组织、策划暴力骚乱活动的工具,在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8月间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的报道,认为我国一些主流媒体在对骚乱的新闻价值估量、对骚乱性质的判断、对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的理解等三方面均存在过强的主观色彩。文章指出:实际宣传中,敌、我、友的关系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等等,是非常复杂的,用何种方式处理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需要经验和分析能力,不能停留在黑白分明的水平上,满足于简单的政治喧嚣。  相似文献   

8.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7,(23):68-69
2018年这个年头已经比较平静了,我们甚至都很难记起2000年到2012年期间困扰着报纸和广播电视业的那场骚乱了。骚乱?有时让人感觉是恐慌。如今的媒体从业人员,大概曾假设没有人能从那段时间的混乱中幸存。你也知道,十年前大家所预测的报业的灭顶之灾并没有发生。仍旧有很多幸存者。但是也的确有不少伤亡,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城市报纸。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个"报纸天天读"的好习惯,日前从某媒体读到一则新闻,《英国百岁人瑞一生抽了17万根烟》的标题就让人感到惊讶不已!报道说,"英国南伦敦克罗伊登市老太温妮于日前度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但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温妮和‘健康生活方式’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三日至十七日,教育部高教—司牵头的赴英国际新闻和国际文化交流教育考察团对英国的四个城市(伦敦、加的夫、累斯特和牛津)、五所大学(伦敦大学、加的夫大学、累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城市大学)进行了专题考察访问。我作为考察团的成员,有机会与英国主要的一些新闻教育和研究人员交换了情况,发现若干有趣的事实,这些事实与我赴英之前听到的一些介绍有很大出入,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首先,英国的新闻教育并不象我原来想的那么发达。这与英国发达的新闻事业(如其报纸有世界闻名的《泰晤士报》,广播有声誉颇高的BBC、通讯社有在四强之列的路透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英国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是一九七○年成立的加的夫大学学院新闻研究中心(相当于系)。我回北京后开玩笑说:“这比我们落后了整整半个世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推崇公民的言论自由,媒体报道的自由度也比较大,政府通常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控制各执己见的媒体报道的舆论导向,遏制媒体多元报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四国媒体对骚乱报道的个案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媒体报道社会骚乱的特点和政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一个办报历史悠久的国家。从13世纪起,就有手抄新闻流传于世。到了16世纪,这种手抄新闻开始向订户提供首都伦敦的重大新闻和随笔。1621年8月13日,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诞生。1702年3月2日,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在伦敦创办。此后,英国的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到了18世纪的中叶,新的报纸不断问世。1753年,英国全年的报纸发行总数达7,411,757份,1760年上升到964万多份,1767年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30万份。仅在伦敦出版的各种报纸就已53家。  相似文献   

13.
近四年里,世人目睹了发生在英国报业的一场重大变革。劳资关系发生强烈变化,伦敦出版的全国性报纸发生根本性改变,新技术被强行引进报纸。最富有戏剧性的也许就是:舰队街(英国报界)放弃舰队街(英国报界在伦敦的聚集区)。  相似文献   

14.
1987年8月初,我结束了在美国历史名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一年的学习,搭乘泛美航空公司波音747班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横跨大西洋,七个多小时后,抵达向往已久的英国首都伦敦。听说我第一次到伦敦,在肯尼迪机场候机时结识的一位英国姑娘,热情地领我坐上了由机场通往市区维多利亚大车站的火车,随后又带我找到了安排住宿的旅游中心。持着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我申请  相似文献   

15.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16.
国际媒介     
发行量下降,收入锐减,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伴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突破,窄众化、精确定位的出版物甚至是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报纸将会出现,这将为报业带来更多的收入。请看《欧美报业的数码印刷》。《当奥运接力棒交给伦敦》分析了英国五家主流报纸对北京奥运会闭幕的报道,这些报道可圈可点,趣味十足,值得国内媒体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邵培 《大观周刊》2011,(22):264-265
20i1年8月6日至8月11日英国境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骚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撇素、媒介因素、政府图素等。同时英国骚乱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就听说处在祖国“北极”的边防连队很偏远、很艰苦、也很神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瞅一瞅。2006年报社的领导把我安排在边防九团四连蹲点,终于有了机会零距离接触到“北极”的边防连队和官兵。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在2003年考取英国“志备领”奖学金后,我于2004年9月赴英国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攻读传媒硕士学位,为期一年。英国报业,举世知名,我借学习之机,对此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观察。观察所得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习期间对英美报业史的研究;其二,与英国媒体同行的交流;其三,对伦敦走爆炸案中新旧媒体表现的思考;其四,过去一年在英国进行媒体产品消费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传媒业在英国相当发达,英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网络等新兴媒体在英国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英国媒体市场动向1、英国报纸在新媒体时代.英国报纸的发行量普遍下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