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7):7
落实"三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吴恒权在2011年第5期《新闻战线》中撰文认为,"三善"的提出,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各方的领导干部要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各类主流媒体,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管媒体的原则必须牢牢坚持。党管媒体,也有一个怎么管的问题。媒体上报道了某些人自认为对自己"不利"的所谓负面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报道,常常就有人采取各种手段加以封杀,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管"。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善待媒体,不是让人去收买媒体的某些职业道德欠缺的从业人员,搞庸俗  相似文献   

2.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12):7-7
如何提升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 胡智锋、刘俊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11期撰文指出,提升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需要注意四重维度。1,价值观:态度决定一切。就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而言,在专业层面需要在内心秉持客观公正、独立自由、交流为大、传播育人、珍视转型时期民众稀缺的注意力等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巧妙地最大限度展现这些价值追寻。而在  相似文献   

3.
新论速览     
办好党报的八点思考尹明华在2009年第6期《新闻研究》上撰文说,进一步办好的对策有八个要点值得思考:一、正面不等于正确。党报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但是正确这两个字本身具有丰富的含义。正确不仅是由正面  相似文献   

4.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5,(2):7
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陈力丹在《当代传播》上撰文认为.要引进互联网思维,推进新老媒体的一体发展,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开始起步:1.新闻采编流程的一体化。往融合发展的探索上,应在流程再造上寻找突破口,建立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形成团队工作的合力,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2.媒体组织架构一体化。以往应对新媒体,多数做法是设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传统  相似文献   

5.
新论速览     
全媒体时代网民四大诉求王通文在2011年第8期《网络传播》撰文说,网络媒体自由和开放的特点,为网民在网络社会表达愿望或诉求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平台和渠道。由于网民所属群体不同、地位不同和经历不同,他们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角度也必然不同,我们可以把网民的愿望或利益诉求,即想借助网络媒体形式实现的目的分为以下几大类:1.对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进行舆论监督。这类网民诉求占有很大比例,主要表现为通过施加影响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  相似文献   

6.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3):7
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五种危害杨保军在2011年第1期《新闻记者》上撰文提出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1."纯粹假新闻"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制造和出笼。这种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编造和捏造,很多都是出于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的想象和臆测。2."假象新闻"明显增多,公众越来越被迷惑。没有事实,就策划事实;没有足够大的新闻事实,就在原型基础上"打气"、"灌水"。这类看起来拥有一定事实根据的新闻,对难明  相似文献   

7.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08,(1):9-9
“负面报道”不是“负面影响”;对外宣传不宜生硬灌输概念;融合新闻:新闻传播业的新转型。  相似文献   

8.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3):7
传媒发展的"八大预测"徐园在2013年第1期《中国报业》撰文认为,未来传媒业发展会呈现以下趋势:预测一:整合在即,大数据媒体集团不会超过10家。互联网对媒介产生的最深刻的变革,是将媒介从一个特殊经济的部门转变成一种全民适用的分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转变尤甚。未来的大媒体集团必然是拥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平台型公司。预测二:单纯依赖广告的媒体,活不过10年。媒体的商业模式将从主要依赖广告,转向更加多元化,比如付费订阅、  相似文献   

9.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1):7
转型期专业广播与社会四个互动丁洁在2012年第12期《新闻记者》撰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公众场域的互动发展中发生着种群形态、广播结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与调整。1.与政府的互动:"半自主"共生。专业广播与政府的互动更倾向于一种相对独立、半自主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传媒有自己复杂的传播理念和实  相似文献   

10.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2):7
报业发展新渠道应有所侧重陈国权在2010年第12期《中国报业》上撰文说,近年来,报业发展新媒体的速度超乎寻常。这些尝试,可能对报业集团的品牌有所促进,能够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保持并增强报业的竞争力。但是,报业集团把在传统报业上赚得的利润,大把地投入到新媒体的不断尝试中,有可能会削弱主营业务的发展前景。因此,报业对于新媒体的渠道竞争不能均衡用力,应有所侧  相似文献   

11.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7):7
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刘英在2012年第6期《新闻记者》撰文指出,主流媒体传播的主导价值观与民众实践的主流价值观的脱节,是目前重建价值观的根本困境。"中国网事"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初步实现了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对于主流媒体价值传播的未来可提供以下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11):7-7
社会管理报道需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杜飞进在2011年第9期《新闻战线》上撰文认为,报道社会管理工作,需要树立四种意识,处理好四大关系。1.树立调研意识,正确处理把握中央精神与深入基层调研的关系,既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9):7-7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三因素赵敬、李贝在2013年第8期《新闻实践》撰文指出,目前围绕微信公众平台的各方运营主体已经初具规模。公众平台功能的不断升级、创新以及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将给运营带来更多可能性。公众平台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思考影响其发展的因素。1.微信公众运营平台主体。对运营主体而言,首先要解决公众平台的定位问题。如果将其定  相似文献   

14.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10):7
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行动特征张涛甫在《新闻记者》2012年第9期撰文,微博意见领袖作为微博空间的核心行动者,他们的行动空间是不稳定的,不论来自哪个方向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行动者的表现,甚至会改变行动的方向。当下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舆论行为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信息机会主义策略。学者陈力丹等研究发现,在当  相似文献   

15.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9):7
掌握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主动权丁伟在2012年第7期《新闻战线》撰文指出,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信息发布的门槛和成本大大地降低,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主流媒体不能做"麦霸",占着"麦克风"却唱不出动听的歌,也不能做"遗老",守着过去的那一套不放,等着"被边缘化"。必须主动适应新的舆论环境,做到"一个更加坚定","三个更加自  相似文献   

16.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5):7
主流报章"三二律"张首映在2012年第3期《新闻战线》撰文指出,主流报章蕴含一个"三二律"。这就是三个"二"——传播两种价值:主流价值和新闻价值;主打两大文体:评论和通讯;实现两大创新:思想创新和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5):7
"高端"人士别"乱"语2011年第2期《新闻爱好者》刊发范以锦文章,提醒"高端"人士:别"乱"语!文章说,"高端"公众人物有较深厚的公众基础,有民众的信任和期待,社会影响大,理应成为公众道德的标杆。要是他们抛弃了道德的底线,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往往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而且有些人的"雷"人话语决非琐碎事,涉及大是大非问题。"高端"公众人物包括三大类。一是政府官员,二是学者,三是知名艺人、企业家等。第一类人物由于其身份特殊,人们往往视其言行为职务行为,将其言行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其所在单位的风气联系起来思考,甚至与党和政府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们一旦出现反常的言行,不仅有  相似文献   

18.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6):7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夏德元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主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1.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成为微博传播的活跃分子。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到多方利  相似文献   

19.
观点速览     
传统媒体必须抓住技术革命的契机,按照新的媒介产业发展规律去打造新的运作体制、运作框架、盈利模式、价值链条。——解丹梅《新闻战线》2011年第8期刊登解丹梅文章《辽沈晚报的多媒体融合战略》说,2007年,辽沈晚报开始全媒体发展的探索。这一战略从搭建平台开始,现在辽沈晚报已经拥有辽沈北国网、辽沈手机报、手机阅读器、iPad阅读器、视频、微博等多种数字化产品。完  相似文献   

20.
未获重视的警醒;21世纪的“扒粪者”:立足当地,深挖广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