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也有“副产品”。这就是原来没有在采访计划之內,而在采访中偶然发现的新闻。1985年元月,我走访了我县多种经营专业户蒋笃义,想写一篇专业户如何再上新台阶的稿子。在采访中,蒋笃义谈了他的打算以后,却犯起愁来,讲到他四个不够用: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人才不够用;三是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四是资金不够用。后来他又谈到女儿的婚事。女婿是安徽省宿县城内市民,在某工厂做工。当他从电台上听到蒋笃义靠多种经营致富的消息后,便慕名前来访问,以后又停薪留职来到蒋笃义身边帮助做事,后来与蒋笃义的女儿结成夫妻。事后,我把这次采访得来的“副产品”写  相似文献   

3.
邓超明做事,很注重细节,也很讲感情。他说,四海之内皆朋友。人生不能缺少朋友。好朋友教你走正道,教你成功。邓超明十分珍惜朋友间真挚的感情。2005年8月,他将  相似文献   

4.
作家黄宗英到一个地方去采访,首先是交朋友,关心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疾苦,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他说:“凡是我采访的人物都是我的好朋友,多少年不变。”“我记在本子上的常常是灵感,是一些人口、土地的数字,有时也记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5.
《兰台世界》2015,(4):161
<正>建国初期,辽宁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工业战线上涌现出无数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曾在鞍钢工作的王崇伦为完成任务争时间、抢速度,大胆进行技术革新改革,仅1953年一年就完成了4年多的工作量,被誉为"走在时间全面的人"。王崇伦,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河区一户贫困农家,全家6口仅靠3亩薄田维持着半饥半饱的生活。14岁时,为讨生活王崇伦进入鞍山满洲神钢厂学刨工,日本工头不但如牛马般对待中国工人,还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一次,王崇伦躲在工具箱背后偷偷看操作要领。不巧被日本工头发现凶残的日本工头随手抄起一把锋利的板锉将王崇伦的右手锉得鲜血淋淋,也在王崇伦的心理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后,王崇伦积极参加土改斗争,还被选为民兵队队长。8月,经人介绍王崇伦进入鞍钢轧辊厂,亲历新旧中国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的王崇伦积极向上、忘我工  相似文献   

6.
安然 《出版参考》2011,(1):46-46
朋友是一个小职员,跟他的老总成了好朋友。 老总身价千万,朋友普普通通,两个人身处截然不同的阶层。在外人看来,朋友一定是煞费苦心,百般讨好,方才赢得老总赏识。  相似文献   

7.
记者,要在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担当起沟通桥梁的重任,9年间,我跟踪采访一对下岗创业夫妇。通过对这对夫妇的采访报道,我与他们结成了朋友,也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1不能评。一些学者认为,档案学术界关系网非常紧密,多是师生关系或者其他靠"关系"(如参加研讨会认识,朋友介绍等等)所结成的关系,大家都比较熟悉,低头不见抬头见。他搞他的研究,我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当上记者的那一天起,我就觉得这将是我一生最喜爱的职业: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每天都可以交到新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甚至采访了一个骗子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感悟。 我是在第二次采访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时,听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他,28岁,出生于南京一个干部之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母亲和他在乡下过着贫穷的日子。他刻苦读书,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又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深造。在法国,他过着贫穷而又浪漫的生活,他在加油站为人擦过汽  相似文献   

10.
朋友在街上遇到以前一个好朋友,他说:“我故意掉头走了,不让他看到我,何必要大家碰头,然后虚伪的演一场戏?我不会原谅他从前出卖我。他也应该心知肚明。”  相似文献   

11.
2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在袁先生获奖前后,我有幸于1月16日、2月19日和22日三次采访了他。 记者和院士交朋友 曾有人说,袁隆平很难采访。然而,作为一位与他相交30年的朋友,我却知道平易近人的袁隆平院士无论是对记者、对干部、还是对农民都很友好,只要抽得出时间,他都会热情接待。 作为新华社湖南分社长期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我长期把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作为采访基点,从70年代开始,就在  相似文献   

12.
在我40年的新闻生涯中,应该说“难忘的采访”有很多很多。周总理对记者的亲切关怀,陪郭沫若访问新安江,与苏步青结成忘年之交,以及众多的工农业劳动模范的动人事迹和抗灾中的现场目击等等,都给我留下一个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我仅举一例:采访路甬祥。那是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路甬祥从德国载誉归来,获得五项专利,是一位新闻界关注的人物。当时,要采访他的,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有数10家,而他回国后,要立即筹建我国第一个“液压研究室”,加上教学科研,十分繁忙,接待记者与从事专业矛盾很大。路甬祥决定,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接待全部来采访的新闻单位的同志。他的这个决定,使我十分为难。在这之前,当时的省委书记铁瑛同志在接见路甬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次难忘的采访。1992年12月20日,约定采访他的日子到了。没想到,那天直到下午下班后才有了由我个人支配的时间。他叫丁大洋,是湖南津市市百纺公司的一位退休干部。一个多月前,在湖南常德市城区我认识了他,并听他说起了那幅由12块组成、共有12米长,把黄河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天然木纹画。天然木纹绘出黄河,实属罕见。而我们《常德日报》还未曾报道。于是我萌发了去桃花源采访丁大洋及其木纹画的念头,并和他约好了采访的日子。隆冬的夜来得早,加之天色阴沉,又下着毛毛细雨,那天黑得更快。因为如此,我心里掠过改天去采访的念头。但我转念一想,守信用是结交朋友的基础,而记者是需要交朋友的,因为需要朋友提供新闻线索。这次若失约,不仅有可能失去这一新闻的采访权,而且有可能失去一位刚结识的朋友。常德市城区距桃花源景区有60多公里。报社没有采访保障车,外出采访要乘公共汽车。我顾不上回家吃晚饭,直奔汽车站。尽管如此,我还是没赶上最后一趟去桃花源的车。通过激烈思想斗争决定了的,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于是我在公路上试图拦乘便车去桃花源,然而,一辆辆汽车瞪着两只刺眼的“大眼睛”,从我身边呼啸而过。这时,我想到了在常德市消防支队的一位很热心的朋友,想请...  相似文献   

14.
王守卫  赵久涛 《记者摇篮》2004,(1):13-14,19
钢都鞍山是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孟泰、王崇伦、自雪洁等英雄模范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曾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当历史进入了新世纪新时期的时候.又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英雄诞生了。他的名字自6月以来,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他的精神愈来愈被人们所认可和赞誉。他就是《鞍山日报》强势推出的时代“新星”——公安铁西分局副局长、公安部二级英模赵所全。  相似文献   

15.
王婕 《新闻战线》2012,(2):56-59
2012年元旦刚过,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对丹东市广播电视台"民生早报"记者刘彤进行集中采访,我是采访团成员之一。在白雪皑皑的鸭绿江畔,我见到了这位百姓口中的"泥腿子记者"——憨厚、寡言、稍显木讷的东北汉子。一辆蹬了11年的红色女款自行车、一个稍显破旧的采访包、一支老式采访机,外加两条腿,就是他采访的全部"行头"。15年来,他行走在田间地头、城镇社区,话筒一直对准百姓,笔尖始终圈点民生。跟着挑粪工挑粪,帮着菜农卖菜,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一起扎钢筋,和环卫工人扫大街到天亮……为了写稿,他用自己的盒饭去换老乡家里的电;为了采访,他把自己累出了心肌炎。他很"轴",连洗头洗澡的日子都固定雷打不动;他很直,为了工作不怕冲撞了谁;他很"木",话不多,却在这座小城有着众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雅子 《新闻三昧》2003,(8):56-56
接待完台湾《中国时报》的老朋友,李小可先生在他的可创艺苑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早就听朋友说,李小可先生对人,对艺术都非常真诚,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可”。今天近距离接触,果真如此。这使我们的谈话在平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四子。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分热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入伍当了6年兵。1968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心态     
最近有位在电视台当记者的朋友发牢骚说,现在懒得出去采访了,过去他到一些单位采访,那些帮他提包打灯、跑跑颠颠的小干部,现在都当局长的当局长,当县长的当县长,再去采访人家,自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碎片     
朱湘脾气不好,可他自己不承认,“吾爱友谊,但善更爱诗艺。”他跟徐志摩、闻一多最终没有做好朋友,他在生活中更是处处碰壁,工作丢了,夫妻散了,朋友断了。他说,做章误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新闻天地》2010,(9):27-27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69-69
★《春浪漫》一对欢喜冤家合租了一套漂亮的公寓,各自又都有一些特别而有趣的朋友,这间公寓就成了大家的群居地。不论彼此如何经受工作,爱情的起起伏伏,友谊都是他们身后不变的支撑。★《老校友》三个大学时的好朋友在面临三十岁这个人生的转折点的时候,又聚到一起,过起了逃避现实的疯狂生活。对旧日好时光的回忆终于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