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语·郑语》记载,最早提出“和”这一概念的是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事物间的综合统一,不断产生新的事物。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说事物或现象各方面完美配合,在协调和多样中达到统一,在心理机制上能使人满足、愉快,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由此说来,和谐产生共振,和谐产生美。如今,和谐教育是这一时代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最强音,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多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  相似文献   

2.
线条在中国画里不仅起着塑造形象的作用,而且还把任何繁杂的事物体现得完美和谐统一。大家知道,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事物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完美。也就是说各种因素中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线条在古今一些优秀中国画作品里美的和谐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艺术家们从线条中感知了“和谐美”这一精神符号,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从美学的角度看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的组合,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处于喻悦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从美学的角度看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的组合,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处于喻悦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指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也能产生效益。和谐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是追求美的过程。我们要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语文世界里遨游,欣赏学习  相似文献   

7.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8.
美与丑是人们对事物主观感受的一对不能分开的佳偶,爱美嫌丑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的弱点。人们常常发现事物“美”和赞赏事物“美”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事物“丑”的存在价值。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以“丑”显“美”的例子随处可见,才使“美”的事物更显得自然、和谐。本文通过对美神成全他人恋情以及自身的恋情遭遇引述到绿叶衬红花,黑土衬黄金来表达世间以丑衬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含敏 《小学校长》2006,(1):47-47,27
当下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们的追求。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则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的“大美”境界。“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词典中,和谐的意思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课堂的和谐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和谐课堂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追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追求和谐课堂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师生平等互助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主体,改革教法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途径,坚持创新是和谐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追求和谐课堂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师生平等互助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主体,改革教法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途径,坚持创新是和谐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更是教育的追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美在和谐”。一堂历史课的美就在于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和谐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追求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和谐数学课堂就是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7.
“和谐”在西方哲学的演变中是与“存在”和“理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源于音乐元素在结构上的平衡。和谐并非指事物处于一种静止的实体状态,它本质上是“变”的“逻各斯(理性)”。和谐内在地包含了事物的差异和变化,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舒适感受,产生最佳效益。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课堂犹如一个"微型的社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有真真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也能产生效益。和谐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存在于数学中的美的现象及美的规律就是数学美,数学美不仅具有简明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等外部特征,而且蕴藏着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