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诗经》思乡恋土主题所形成的神驰彼岸、黄昏怀人、登高怀远三个有代表性的抒情模式为对象,从历史、宗教、习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成因以及特征,并就内容和影响几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家庭伦理和朋友伦常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人本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的展现。敦亲睦友是一种克己复礼文化,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贴近现实,淳朴自然,其中有不少诗章,体现了敦亲睦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崇尚亲情和友情的人伦道德的认同与追求。在《诗经》中,直接表达崇尚亲情和友情的诗歌就有三十多首,涉及到亲情与友情成分的诗歌则更多。文章从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兄弟之情和朋友之谊分别对《诗经》中敦亲睦友诗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中的人伦礼仪和礼乐文化,并分析敦亲睦友诗歌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反映了殷周时期的社会生活,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本文撷取其农业、婚恋、军事、历史四方面,管窥彼时社会生产状况、婚恋风俗、军事礼仪、民族发展史及其敬天观念,并感受贯穿其中的改造热情和执着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版本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红楼梦》这部小说亦因版本复杂而使研究工作更加繁复。在研究《红楼梦》译本问题时,版本问题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本文通过对《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部分熟语译例的分析,梳理霍克思翻译时使用的版本并研究霍克思如何选用翻译底本,希望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并引起其他研究者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其多彩的生活,丰富的题材,向我们翔实的展示了殷周社会乃至包含远古社会的历史画卷.《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掘的历史文化内容,包含着深沉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农耕文明塑造了中国人农业文化心态和文明艺术,从而培养了中华民族那种植根于农业生产的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7.
《诗经》国风中的《卫风》向以所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艺术风格独特而为学界所重。文章从卫国的政治地位、商业经济、文化礼俗等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将《卫风》置于文化大背景之下,论述阐释《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  相似文献   

8.
9.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较少从认知的角度对古诗进行分析。本文以《诗经》征戍诗为语料,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主要探讨了《诗经》中征戍诗中的恋土怀乡主题的隐喻表达。并分析了主要隐喻的文化内涵、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以及认知机制,以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语料探寻认知隐喻观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的传统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斥为“劣译”。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的创造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误译,特别是文化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接受理论、哲学阐释学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并以霍克思译《红楼梦》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为例证,阐明了文化误译与译者的再创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对其文化内涵丰赡的农事诗,文章以文化视角,从“衣食”、“农政”、“人天”三个切口,深究周民在农耕中对生命意义的觉醒,通过籍礼仪式昭示的社会意义,在与自然进行物资、信息交流中祈盼谐和相助的关系。所有这些文化意蕴,滋润着我们中华民族强劲的体魄,也给农业现代化的运作和实施提供了与西方农业相比照的借鉴。从这一意义上说,对《诗经》农事诗的这一探究,是对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现代化回应。  相似文献   

12.
在《诗经》305篇作品中,许多篇目与植物有关,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在农事主题中出现。梳理、分析《诗经》植物的文化渊源、农事主题中各类植物以及农事主题中的植物与祭祀之文化内涵,可以管窥《诗经》中的植物在农事主题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蕴,从而透析周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3.
杨树增教授《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打通了汉代文、史、哲各领域的通道,以科学的唯物史观和严密的辨证思维对汉代的主体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令人信服、经得起考验的结论。此书考镜流源,体制宏大,精思独到,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汉代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工具词汇与农业生产行为词汇是《诗经》农业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农业工具与农业生产的状况。本文将农业生产工具分为"整地类、收割类、仓储类以及运输类",将农业生产行为分为与"整地、种植和收藏"有关的三种类别,讨论其横向语义关系,并通过对其在《诗经》中出现次数的统计,得出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仓储在农业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相对完整的农业生产行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风中的《卫风》向以所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艺术风格独特而为学界所重。文章从卫国的政治地位、商业经济、文化礼俗等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将《卫风》置于文化大背景之下,论述阐释《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提高课题主题设问艺术为基点,对如何以新课本为背景凸显中学生在思品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自学能力和参与能力进行了探讨,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为例,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据新浪网报道,日本的语文资料显示,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8.
主题式案例,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以某一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整体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师生围绕案例开展学习和研讨。本文以《广泛的民主权利》教学设计为例,通过主题式案例《小明的多彩生活》,提出了思品课主题式案例编写"三要",即素材选择要牵手生活、情境呈现要形式多样、课堂教学要互动探究。  相似文献   

19.
跨入21世纪,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正如费孝通所说,"21世纪是个危险的世纪!"因此按照其观念,怎样处理人的心态关系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有最经典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家。费孝通呼吁一个精通中国人学关系的,并且从实际出发却又能超越现实的"孔子"出现。  相似文献   

20.
李佩甫的《生命册》塑造了一批离土者人物群像,力透纸背地刻画了他们如何在城市中挣扎着生存的成长历程。小说借助离土叙事的手法,一方面反映了传统乡土文化独特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隐射了城市生活的光怪陆离。小说不仅批判了城市文明侵蚀乡村美好文化传统的现象,还传达了作家对乡土文化传承断裂的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