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晚清诗坛上,"涕泪间皆天地民物"的范伯子,以震荡开阖、变化无方的诗歌成就奠定其雄视江表的诗坛地位,虽为布衣而名满天下。在诗文创作之余,范伯子凭藉着精湛的文化素养与深厚的诗词功底,于联语创作方面也取得极高的成就。范伯子以古文法入联,其比事属辞,不主故常,奇气轮囷。其联语纵横豪宕,气韵沉雄,或为龙跳虎掷之势,或为倚天拔地之概,充分体现出诗人独树一帜的审美趋向。范伯子挽联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上不蹈故常,凸显出其不喜谐俗的历史评判眼光,同时也透露出在晚清特定时段内士人矛盾的文化心态。对范伯子联语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其诗文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还可以通过挖掘联语文字表层下的文化意蕴,以补史乘之罅漏。  相似文献   

2.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镶嵌”手法在联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析了联语中运用镶嵌手法的各种形式 ,论述了镶嵌法用于联语中有其独特的修辞功能 ,并指出联语中运用此法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梳理元代道教剧剧目的基础上,分析道教剧体现民间道教文化的内容、内涵以及成因。透过民间道教文化,可以理解中国民众深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领悟中华文化。这也是从元代道教剧看民间道教文化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白化文 《教育》2015,(8):72-73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历代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追根溯源,楹联起源于何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哪些息息相关的内容;创作时应注意哪些原则性的问题,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楹联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据史料记载,楹联大概起源于唐或五代年间。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讲楹联是如何起源的,他说楹联起源于春联,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第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苦”字的联语更是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如: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蕴涵着深刻的道教文化内容。历史上,清明节不仅内在地凝聚着与道教相一致的生命价值观及其文化精神,而且生动地表达出了道教生命伦理、情感和审美思想观念。与此同时,道教文化本身亦不断充实和支撑着清明节的内在精神和表达方式。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共同延续着中华民族追求生命和谐的人文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9.
一副复字联     
清代有这样一副奇特有趣的复字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小朋友们,你知道这副联语是什么意思吗?上联是说,有位书生,重读原来读过的书,现在又感到很陌生了,于是去问先生,谁知先生早在书生重读此书之前也对此书陌生了。下联中的"步快",是指衙门中步行的  相似文献   

10.
家教联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精彩凝练,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家教联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1.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现,“知常”、“知和”的生态平衡观,“知足”、“知止”的持续发展观,对于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汉称呼语中都存在模糊语现象,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交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的现象,发现模糊语在汉语称呼语中使用较多,主要表示尊重之意;丽英语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汉文化的礼教思想、家庭结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教学中,联语虽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却是教学中的难点;虽不要求小学生撰写,却必须训练小学生会鉴赏,这是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捷径之一。下面仅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联语作一分析,共探联语教学之趣。  相似文献   

15.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益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张晓天 《初中生》2003,(14):34-36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有一种独特的“添字联”,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现撷出几联,共同欣赏。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年幼时聪慧过人,再加上父亲苏洵的调教,熟读了不少诗  相似文献   

19.
道经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道教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必然会以词汇形式反映在其文献中,形成不同的语义群。我们从道教极为重视的服食修炼、诸天仙宫、斋醮法事、经籍符箓、真言诀语、得道成仙、经文授受等七个方面探讨道教文化影响下的道经用语。  相似文献   

20.
从宫观文化研究题录的视角,简述了我国宫观文化的研究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我国宫观文化今后 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