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榜样的可亲性感召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榜样的可敬性激励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榜样的可信性吸引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榜样的可学性带动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有助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旨在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危机和挑战,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认同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心理历程,即类化、认同和比较。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紧扣认同形成的每一个环节,打通影响认同的每一条渠道。同时,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建设,主要是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早在50多年前就在《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讲演中作了明确回答:“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正是坚持这个宗旨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对立的,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共产党人还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价值观?要怎样坚持?弄清这些问题,对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是制度自信的前提。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制度理论创新成果,内涵覆盖全域、落实纲维有序的显著优势是其基础。从现实维度看,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在领导制度、发展理念、运行机制上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关键。从价值维度看,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国际贡献上的制度优势效能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核心。从不同维度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内在逻辑,对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全社会政治信仰,让人民群众对我国制度高度认可与信任,达到更深层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感具有反身性,为文化规范、价值、信念等所形塑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及"个性特征话语"的兴起,使情感认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阶层利益相对固化、成功标准世俗化、理论灌输形而上学性等,引发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怨恨批评、虚假认同、逆反排斥等情感认同危机。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唤起激情,对于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邓小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思想——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既是一个政治方向问题,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信念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下同,第110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认真学习这一主题思想,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对于坚定共产党人自己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完善,并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反对“老路”又要反对“邪路”的干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正确理解并运用灌输理论,提高灌输主体的专业性,增强与灌输客体的互动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灌输理论在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在其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之中。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具有变动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等方面的特征。价值认同的变动性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差异性决定了其原则;主体性决定了其实践路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和价值性成为大学生认同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意味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需要经过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以及实践践行这三个阶段。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着整体认知的不全面性,情感认同的不稳定性和知信行的不一致性三方面问题。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一是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要激发大学生情感动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据T学院的调查资料,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及其实现程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点群体和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状况五个方面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大学生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价值认同感不强、信仰危机时常存在等问题.据此,立足理论认同等三个方面设计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和社会现实的"实惠"意识,导致高职院校德育的"无根"化和德育效果的"实质性低下"。从价值认同的发生机制入手,通过加强理论教育、矫正盲从认同,加强冲突鉴别、形成审视认同,加强熏陶体验、提升被动认同,加强内化实践、实现自觉认同等措施,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价值,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基于此,从理论和实践两重维度把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意义,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关涉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理论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核以及为塑造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群众基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选择,为新发展阶段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实践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需要价值规律".首先,界定了作为理论分析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所属的经济规律类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的内涵;其次,阐述了"需要价值"新范畴的社会性质,并对它的内涵和地位作了论证,认为这一范畴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新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最后,从多角度阐述了"需要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运动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凝聚力作用的发挥,并使之真正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关键在于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问题是实现全社会认同的逻辑起点,这些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主要原则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这从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要想永葆青春,向好发展必须巩固、强化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政党认同具有独到的理论内涵与独特特质。它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导向与内生动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凝聚机制;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新局面的开创给政党认同带来了新课题。应对新课题要求从政党建设、经济建设、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三个层面入手强化政党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基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渐创设并不断完善的,也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对于促进制度认同,在人民群众中牢固确立"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从价值、历史、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进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新模式;二者都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社会主义能够且必须运用市场经济;二者都经历了一个逐步突出市场主导地位的过程。但是二者的产生条件、理论基础和所有制制度有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