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达成购买或接受广告主(广告委托方)提供的服务而致力于改变目标对象的态度,从而树立商品的可信度和企业的良好形象,以便完成营销战略目标。在这一改变人们态度的过程中,广告一直在执行着这样一种功能-劝说。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就广告的策划与宣传,谈一谈如何通过劝说改变人们的态度,以求与各位同仁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2.
权威效应对性感广告态度改变的Q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波 《九江师专学报》2002,21(5):33-35,54
用60张平面广告图片,作为自编Q分类的60个项目,其中直露型性感广告24张,含蓄型性感广告16张,一般人物广告20张。让被试进行Q分类,一星期后,被试接受了广告专家对性感广告的宣传,诱导,再次进行Q分类,两次分类结果相关不高,说明对性感广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其中直露型性感广告相关最低且被评等级明显提高,而含蓄型性感广告相关最高且前后评定的等级变化不大,都位居三类广告中最高等级,从实验中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1)性诉求是广告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2)性感广告要符合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3)在我国,含蓄型性感广告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何一平 《广西教育》2009,(15):125-127
将修辞劝说的原理与广告策略结合起来运用在国外很普遍。本文从西方修辞的劝说功能出发,分析如何根据受众的心理状况在广告中使用劝说策略,以便达到广告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理论与德育教育的主要基本要素之间存有内在的契合点,德育对象态度的转变是德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其态度的改变主要是在沟通说服中完成的。本文运用态度转变理论,提出德育对象态度的改变主要与德育者、德育信息和德育情境有关,要改变德育对象的态度,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德育信息真正内化成德育对象稳定的价值体系,进而完成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说服消费者去购买其商品或改变消费者的观点,而广告与心理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及西方四种修辞劝说理论在现代广告的应用,有助于人们清楚地了解如何顺应消费者心理制作出成功的广告。  相似文献   

6.
7.
药品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在药品广告语篇中,广告者通常采用三种修辞劝说策略,即:通过诉诸广告者的良好人格来达到劝说的目的,即说服者的性格、品德、身份、地位、权威等等;通过诉诸消费者的情感,即"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达到劝说的目的,主要包括爱心诉诸和恐惧诉诸;通过诉诸消费者的理性来达到劝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态度改变理论与师德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师德教育要促成年轻教师或师范生发生态度转变,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可信度;其次,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再次,要引发接受者内心的冲突,进而产生改变自己的动机。通过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达到态度改变,实现教育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推进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吸收和借鉴相近学科的理论成果,从多维度把握大学生思想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理论入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力求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喜欢能引起态度改变,传达者是否受欢迎,影响因素主要有熟悉和邻近、尊重、相似、互补和个人特征。要促进教育对象的道德态度改变,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喜爱性。相应于人际吸引的五大影响因素,教育者喜爱性提高的路径在于:一是要深入教育对象;二是要尊重教育对象;三是要善于发现共同点;四是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五是要提高个性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语言行为理论,统计分析了商业英语广告的劝说力在言语行为中的分布特征和体现形式,并分析其成因。从分布来看,劝说力主要由指令行为来体现,辅之以断言行为和提问行为,承诺行为和表情行为使用较少,宣布行为几乎不用,这种分布不仅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也受到不同文化因素和适宜条件的影响;从体现形式来看,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同样普遍,且多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但直接言语行为略多于间接言语行为。分析表明,广告商总是试图运用多种手段使广告的语言生动活泼,引人注目,既要达到其最终销售产品的目的,又要尽量避免"冒犯"读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理论传承及其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劝说情境的模式)是在其信息传递理论与社会判断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传递理论及社会判断理论从不同角度说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是一种合理模型,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个体在态度改变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因素,对这一模型中的各元素进行精简合并,得到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劝说功能是广告英语的首要功能.广告英语的劝说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了解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对于认识劝说功能大有裨益.广告英语正是通过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实现其劝说功能的.其中之一即是使用修辞,包括重复、平行、双关、比喻、头韵和尾韵等.  相似文献   

14.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持久而稳定的个体内在心理结构.品德的社会心理学阐释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道德教育过程是这一特殊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德育信息和德育情境构成影响受教育者情感的外在刺激因素,因而要调动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德育工作者要全面提高素养,增强道德教育的号召力;德育信息要熔铸积极情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德育情境要精心创设,增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顶岗实习期是理想与现实冲突最激烈的阶段,也是思想矛盾最多的时段,因此,顶岗实习阶段是课程思政最有效的阶段。但是实践表明,受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影响,课程思政收效不明显。从态度改变理论出发,从改变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入手,分析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改变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态度的措施。学生碎片化学习状态、学习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受多重维度思想都会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思政的态度。学生对问题审视态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问题和课程思政实证的缺乏,都是学生对待课程思政态度的成因。因此,要从课程思政的设计、提升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协调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顶岗实习学生课程思政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就是态度改变理论,它在整个社会心理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人们态度的改变,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态度改变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存在着互通性,借鉴态度改变理论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影响要素和内在机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影响受教育者态度改变的关键因素的观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因素要促使受教育者的态度改变必须加强自身的印象整饰:一要增强自身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二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三要增强自身的外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邵永娟 《双语学习》2007,(11M):192-193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两者各有所长。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越来越重要的广告翻译,探讨纽马克的这个核心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应性,达到既体现文体的劝说功能,又有效传播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顺利推进,除了教师、党团组织等推进主体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接受者即大学生的内在配合。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确实、有效地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通过设置目标、满足需求等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通过优化信息传递方式等途径可以改变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充分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将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态度的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对象及教育情境构成影响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四个基本要素,协调平衡认知结构则构成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好态度改变的一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有效地借鉴和运用态度改变的方法和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