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衍把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的前兆迷信运用于五德终始说中,使之成为五德终始说中上天,五德,帝王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并且增加了五德终始说的主观性,随意性,同时也抬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邹衍学说大体上分为天文、地理、历史三部分,这三部分又有机联系,构成一个侧重历史学说即“五德终始”说的宏大体系。他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和对以往阴阳五行说的总结,用“五德终始”来解说历史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具盛名的阴阳家。其后,邹衍后学们利用了邹衍学说的唯心主义缺陷,使“五德终始”说神秘化。《吕氏春秋·应同篇》和《月令》所反映出的邹衍后学的思想,与邹衍的主体思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3.
李正君 《文教资料》2011,(5):101-103
战国时期齐人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将阴阳五行相克的原理附会到社会历史发展尤其是王朝更替上来,西汉人刘向刘歆父子对此理论加以改造,以五行相生的理论解释王朝更替,在秦汉之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乱,隋唐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五德终始说在此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5.
秦"畤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畤祭是对天神的祭祀,这一祭祀方式在秦时非常盛行,从秦襄公立西畤到秦献公立畦畤,这一祭祀活动持续了四百余年,甚至还延续到西汉时期.畤祭的发生和发展,是秦力量日益壮大的表现,同时伴随着对外势力的扩展.秦始皇虽然利用"五德终始说"把秦定为水德,但是他对畤祭并不重视,在畤祭中并未反映出对黑帝的祭祀.  相似文献   

6.
正统论作为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史学正统论的起源成为大家探讨的问题所在。本文从几个时期正统论的源头作为论述,探讨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统论源头问题。  相似文献   

7.
邹衍五德终始说是历代统治者争取正统地位的基本政治理论之一。这一学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早在秦始皇时便已对它进行了"修正"。到了汉代,五德终始的相胜论逐渐为五德相生论所代替。然在相生说中,亦兼取五行相胜与毋常胜之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受命之说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文质论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养论的一部分,但是战国时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质相互救弊为主要内容的“文质”论来解释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国至两汉时期影响甚大的“三统三正”说、“五德终始”说等不同的历史思想和历史哲学。这些历史理论在形式上是在解释历史,但其直接的目的则是通过历史的循环来说明现实和预示未来。它们一方面成为解释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模式,同时也是匡正现实政治的重要理论武器。儒家的历史哲学也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之说,是我国古代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周易》讲阴阳,《尚书·洪范》讲五行。战国后期,齐人邹衍加以推衍,既谈阴阳,又讲五行。大得统治者的青睐,汉人称之为阴阳家。司马迁肯定了阴阳家的“四时之大顺”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对“五德终始”“天人感应”之说做了阐发。同时还对阴阳家的“拘而多畏”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哲学角度入手,通过考察《洪范》“五行”、“思孟五行”和“五德终始”三种“五行”学说,对经学史上围绕“五行”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整个论述意在关注不同的思想形态及其意义,不涉及学术史方面的具体考证,因此本文不是严格意义的经学史论文,而是一篇哲学史或思想史论文.  相似文献   

12.
宋、辽、西夏、金时期,汉族建立的中原宋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并立,各政权之间以正统相标榜:宋承周统,金承宋统,辽承晋统,西夏承唐统,并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依据。相比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宋朝在构建正统地位时有着文化和地域上的天然优势,宋朝立国之初便有德运之争和正统意识,而辽、西夏、金则是随着文明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进而利用德运等多种手段塑造自身正统地位。宋、金将德运作为一种显性和必要的手段来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火德和土德分别是宋、金官方论证后的法定德运;辽、西夏更多的只是将德运作为一种塑造自身正统地位的参考依据,其德运并未上升到法定德运的地位。辽、西夏、金利用德运来构建自身正统地位一举背后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力影响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教师社会招聘对入职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说课"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当前的中学历史"说课"中存在基本理论不清楚、与"讲课"混淆不清、"说课"意义不明等问题。由于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要求其在入职前就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构成、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更高的人文素养,因此,高师院校应该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加大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包括"说课"能力,以满足教师岗位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认识,中外学者观点各异。这些看法可以最终划分为两类,即历史学学科属性的科学说与非科学说。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唯物史观以来,历史学的研究就开始在科学的轨道上不断进步。但是,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同时也不能误解和歪曲这个理论。加大对于唯物史观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正是对历史学学科性质“非科学说”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5.
陈文英 《天中学刊》1998,13(3):75-77
秦始皇的帝王思想主要表现为神秘主义的绝对尊君思想、为统一大业广揽人才思想和领导决策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说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说课"有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发展历史、研究得失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疑古”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顾先生的治学方法论有“中”,“西”嫁接的特点,他所选择的中、西两端的代表,一为胡适,一为崔述,顾先生“层累说”受到了崔述较深的影响,其治学方法也和崔述一样,一方面能够将史事的“原始状”与“传衍状”相分离,另一方面,亦由于过分强调史料的“当下性”而忽视了史料的“滞后性”,致使顾先生在疑古的具体操作中不免出现了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方士对于秦朝命运的重大影响。本文认为:“五德终始论——秦为水德说”为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之肆无忌惮地推行暴政;秦始皇对仙的渴求导致了对人的杀戮,其求仙活动大大激化了与臣民的矛盾;在反秦斗争中,方士和谶语起着号召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上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学说和观点很多,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发现、新资料、新学说层出不穷。本文介绍生命地球同源说(简称“同源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阐述维戈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学说及其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启示作用。维戈茨基理论从动态的,辩证的和整体性的角度看待事物。以一种相对论的观点把个体所处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本身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种方式使得跨文化和人类学研究更符合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其理论在意识的形成及个体的发展,语言的获得等问题上,所体现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心智间或思想间的活动会内化成为心智内部或思想内部的活动;人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独立的个体。维戈茨基学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角度阐释了内在的与外在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他的理论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宽深的视角,对二语习得及语言学习也具有独特的理论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