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青鸟  天天 《高中生》2014,(1):8-9
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3.
孙黎 《成才之路》2013,(25):46-46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学习兴趣。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能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这门全新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集中于激发兴趣,而不是教授知识本身,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或在教学中打消学生积极性,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数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置学生于非知不可的“愤”、“悱”境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 1 课始巧设悬念 “善始者事过半”。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始,能紧扣学生心扉,启迪他们认真细致地钻研问题,激励他们的探索欲望。一般而言,课始所设悬念应紧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例1 在引入“函数单调性”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练习中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秘的兴趣,是教学上的一门艺术,也是缓解教与学的心理战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数学练习课,如何根据习题的特点创设悬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余条件设置悬念。习题中的多余条件是可有可无的条件,这类题的特点,就是其“得数”不会因多余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就为我们创设悬念提供了方便。例如,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后,为了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启示阶段,如同交响乐的序曲,精彩喜剧的序幕。其内容短小精悍,方式灵活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还能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完成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设置悬念的重要性及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并通过悬念导入、悬念授新、悬念留"味"来阐述如何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设置悬念的重要性及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并通过悬念导入、悬念授新、悬念留"味"来阐述如何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人为地创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地感知学习内容,深化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创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地感知学习内容,深化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留尾,诱发兴趣 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设疑置难引起学生争议,激励他们去探索新知识,然后  相似文献   

12.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在数学教学中,从新课导入到探索新知、精讲例题、课堂练习和归纳小结等环节都离不开悬念的设置.教师要依据教学的需要,在各个阶段中精心设置  相似文献   

13.
悬念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授完一篇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汲取课文中思想艺术的精华,激起不断探索的兴趣,谓之为悬念。为此,特尝试提出悬念的七种思维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如何设置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质疑情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课堂上自己侃侃而谈,而学生昏昏欲睡,但对许多非生物高考班学生来说,生物课恰恰是他们"打盹"休息的时间.本文分析了非生物高考班公开课的教学案例,试图对如何提高这些"特殊"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启发思路于训练启动之初,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当运用什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呢?其实,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语言。训练启动前,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兴趣,启发思路。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启发思路于训练启动之初,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当运用什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呢?其实,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语言。训练启动前,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愚公移山》的训练前,我的开场白是:“移山还是搬家?千秋古人事,今日任评说——愚公老前辈,恕小子们冒犯了!”一时间,学生的兴趣陡增,纷纷…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即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发挥电教优势,精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悬念,原指人们在欣赏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将悬念移植到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焦急渴望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出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  相似文献   

20.
武明丽 《成才之路》2013,(28):33-34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假使数学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设定恰当的悬念,以激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心理上要求解答疑惑的需要。作为学习心理机制的一种——悬念,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没有感到满足时出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悬念,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论述悬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