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的杨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秉承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对杨慎典籍的校勘整理;二是对杨慎诗学和文学创作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对杨慎俗文学的研究成绩较大;三是对杨慎学术思想的多维度研究,包括杨慎哲学、考据学和古音学。  相似文献   

2.
周立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关于周立波文学创作的论著不胜枚举,主要集中于探讨他的艺术技巧、风格流派、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等方面。对周立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的研究、1958年到1978年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裕固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人口只有一万余人却有着丰富的文学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可以发现裕固族作家文学经历了八十年代初潮期研究的基本空白,九十年代涨潮期研究的开始活跃,21世纪以来续潮期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大致轨迹。通过对裕固族作家文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本文探讨了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以及研究的一些缺憾及原因,以期新世纪在新老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进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五四"是一个呼唤"人"的时代,胡适、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梁实秋等在文学创作中都曾旗帜鲜明地举起人道主义大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活跃背景下,文学中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思潮崭露头角,但不久就受到猛烈的批评。20世纪70~80年代,文艺界再次提及"十七年文学"期间曾讨论过的"共鸣说"、"真实说"和"价值说"等,从不同角度为文学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立论。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精神的冲突和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理论界开展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徐速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加世纪50-70年代的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创作可称为"侨寓文学"。徐速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侨寓文学传统,创作了一个爱国者的艺术的大陆世界,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雅、俗之辨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不休的话题。作为历代以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俗文学不仅发轫于平民百姓的日用起居,而且反过来深深影响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思维与创作实践。明代以学问名世的杨慎除了在经史诗文、音韵训诂、金石书画等雅文学领域成就显著外,还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全面考述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并对明清以来杨慎俗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述评。将有助于还原杨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对杨慎俗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杨慎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历程的梳理。因此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潜在写作”。通过对“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疏理,明确了黄翔6、7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潜在写作”中的地位及在文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豫籍著名作家白桦、叶楠,是中国当代文坛成就斐然的一对孪生兄弟。少小饱经战乱流离之苦与国破家亡之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促使他们投身革命、走上解放中国的战场,也深深影响了他们一生的文学创作。叶楠以影视文学创作知名,享誉中外的作品有《甲午风云》《傲蕾·一兰》《巴山夜雨》等,同时在小说、散文写作方面卓有成就,是一位独特风格、著作丰硕的影视与文学两栖作家。白桦具有超人的创作天赋,几乎尝试了诗歌、小说、话剧、影视剧本和散文等各种体裁并取得多方面的骄人成就,其长达近70年的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20世纪50年代的青春浪漫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世纪末的盛年井喷期与21世纪的暮年壮怀期。  相似文献   

10.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学理念支撑,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得以不被各种流行的主义所牵引,系统梳理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并将其置入20世纪30年代特定的文学场域中,考察其文学思想的生成语境及存在意义,可以丰富并拓展对林徽因文学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纵览杨义先生的学术著作,可以发现他将文化研究广泛应用在学术研究中。其学术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文学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学术方法通论研究四大部分,每部分都渗透了文化研究的色彩。就文学史研究讲,他开创了一种书写小说史的新体例---树型的著作体例;就文艺理论研究讲,他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在叙事结构、时间、视角、意象等诸多层面,大胆标举了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叙事里的表现;就跨学科研究讲,他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这一前沿学理性宏大命题;就学术方法讲,他以开拓的思维和自觉的创新意识进行贯通古今的研究,且参照了先进的西方现代学术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别林斯基以其"准马列"的崇高地位和对俄国文论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产生和定型的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发挥了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并未囿于别林斯基,而是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语境,选择了别林斯基的若干理论概念并进行了大幅度改写,其中某些观点既不符合文艺创作现实,也有悖于别林斯基的本意。"写本质论"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国产的"形象思维论"实质就是想象但删除了想象中的创新性内涵。别林斯基围绕民族性轴心的"人民性"概念被我们转换为阶级性内涵。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中展示的别林斯基乃是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是明显的:它已由一种"义理、考据、文章"为内容的旧式"学问",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人文学科;由前科学状态走上了近代科学的轨道;由宗经、征圣的研究到科学的、理性的、人性的研究;由独尊某一种观念的研究到多元化的研究.通过对清末民初(1898~1928年)、三四十年代(1929~1949年)、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1950~1977年)、最后20年(1978~1998年)四个大的文学时段的研究,可以明了这一学术嬗变之轨迹,也可以认识近百年来清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学术盲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学>与当代文学体制的五种形态》是一部原创性很强的学术著作。它产生于重评当代文学的学术潮流,力图通过考察一份重要文学刊物的运行方式,揭示当代文学体制形态的几次重大变化,进而在体制的生产性这个层面上,解释不同的文学类型和文学趋向的发生和演变,重绘当代文学地图。该书发明和重新界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学生产的概念,有助于推进洪子诚先生的"一体化"理论,并将50-70年代文学与八十年代以来文学的生产方式纳入统一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5.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有较大影响,桓谭、王充和班固学习扬雄自创体系的著述精神,接受他尚用、华实相副、事辞相称的观点和评论作家作品的意见以及其他文学见解,并有所发挥,从而为东汉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张炯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学者、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融合、创新,并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独树一帜。作为跨世纪并跨越新旧社会的文学家,他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立场。新时期20年,他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后又重返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他的学术视野宽阔,一直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注意从审美和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他不仅写了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还写了许多综合性的述评,积极充当作家与读者的桥梁,而且不断结合新的文艺实践,参与探索文艺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律,为当代文学史家提供重要的参照。在文学史的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努力吸取百年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把文学史研究奠定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受到了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对其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平研究。欧芝克作为犹太人和女性遭遇的不公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生平研究为欧芝克作品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作品研究。欧芝克作品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文化研究、身份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重点关注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的冲突、流变与融合。(3)文艺理论研究。鉴于拉比、女性主义者和亨利·詹姆士的追随者这三重身份,文艺理论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欧芝克创作思想中的美国性和犹太性特征.以及其所倡导的“礼拜式文学”创作模式。梳理欧芝克研究成果对于把握其国外研究的总体趋势以及促进国内研究发展都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呈现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多元化状态。早期发展起来的居于支配地位的教育管理科学论开始受到种种不同理论观点的批判、修正和完善。其中,教育管理价值论与教育管理整合论就是在反思教育管理科学论的过程中新进出现的两种颇具影响的教育管理理论。文章从思想基础、理论要点两方面,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