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刚  陈忠 《软科学》2010,24(6):5-8
建立了组织内两种知识竞争扩散的传播模型,并对模型的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知识在组织内竞争传播时,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第一种知识广泛扩散,第二种知识消亡;第二种知识广泛扩散,第一种知识消亡;两种知识同时存在.通常企业兼并后存在不同企业文化(知识)的竞争传播问题,模型能给予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建构竞争相似性衡量模型Competitive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odel(CSMM)模型,有助于辨识厂商间对抗关系。主要探讨动态竞争的竞争者图像,以市场共同性及资源相似性为基,整合竞争相似性衡量方法,来计算厂商之间的竞争相似性认知程度差异值。依据CSMM衡量模式,以台湾进口汽车公司做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厂商之间在竞争相似性认知程度差异值,以M-BENZ与AUDI于竞争相似性认知程度差异值(0.0071)为最小,显示彼此在可分配资源及市场的综合评判上,彼此认定相似性为最接近;而BMW与LEXUS差异程度值(0.2639)为最大,表示彼此认定竞争相似的差异性是最大。  相似文献   

3.
使用演化博弈研究方法解释技术标准演化的动态过程,预测市场均衡将会到达什么状态以及如何到达。研究结论如下:(1)技术标准的兼容性越强,产品让渡价值在竞争中的作用就越大;兼容性越弱,网络效用在竞争中的作用就越大。(2)引起市场演化的总效应可以分为增长效应与竞争效应,在市场增长阶段,增长效应起主导作用;在市场饱和阶段,竞争效应起主导作用。(3)当两种技术的让渡价值相差很大且兼容性很强时,具有较大让渡价值的技术总是抢夺竞争对手的用户,不论市场的初始状态如何,具有较大让渡价值的技术都将会占领市场。(4)当两种技术的让渡价值相差不大而兼容性较弱时,初始状态占优的技术会抢夺竞争对手的用户,初始状态的优劣由让渡价值与兼容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面对网络中日益丰富的用户评论信息,利用评论挖掘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化的自动分析,获取非传统意义上的动态竞争情报,对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详细分析Web评价挖掘技术研究现状和当前竞争情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Web评论挖掘融入企业竞争情报分析之中,构建了基于Web评论挖掘的动态竞争情报分析模型,阐述了模型中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15年来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理论研究概况及其建设、运用的探索与困境;创立了多理论渗透,多方法并用的复合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CIS)模型;描述了基于外包给图书情报机构的企业竞争情报搜集子系统、基于分工合作的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和基于区别服务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给出了CCIS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通讯市场的新产品开发为例,建立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新产品开发质量与价格竞争的市场扩散模型,分析了两公司的市场份额演变规律,并给出了公司开发新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竞争策略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竞争中公司新产品的大小决定他能否长期生存,小的公司将会被淘汰,只有当相等时,公司才能长期共存下去.公司必须在市场潜在需求,质量水平和价格水平三者之间保持平衡,否则将有被淘汰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的竞争行动是动态竞争研究中的基本变量,竞争行动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中国主要家电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竞争行动的概念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并验证了竞争行动概念的结构模型,从而赋予了竞争行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可操作的定义,为今后对企业竞争行动和动态竞争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了必要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动态竞争战略中的企业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战略环境面临着转型,其基本特征是复杂、动态、变化。提出了动态竞争战略构成的四个要素,通过对宏观竞争战略环境的分析,发现了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竞争作用力;通过对微观竞争战略环境的研究,建立进攻一反应行为模型和协同机制,从而预测企业的竞争行为和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演变规律与形成机理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异质性资源、自主创新和企业整合能力三个因素影响机理的分析,建立了企业竞争优势模型,提出了提升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竞争模型的商业银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差异化竞争受到各商业银行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空间竞争模型,通过图表和数量两种途径,本文比较分析了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下的相关情况,发现在采取不同的竞争方法时,商业银行的利润、产品价格、差异化程度、产量和社会福利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喜 《科学学研究》2006,24(4):563-570
本文以企业资源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资源体系分为支持性资源和主导性资源两个层面,建立了企业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影响关系的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基于254家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发现了企业各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相对影响效应,证实了主导性资源在构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主体地位,探明了企业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文章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它们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静态竞争演变到动态竞争,核心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将过去的产品中心战略转变为能力中心战略,利用汲取机制和组织学习.通过对现有核心能力的保护以及核心能力的纵向提升这两条途径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晓卫 《预测》2012,31(2):13-17
分析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的关系,微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宏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业外部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关系研究涉及到三个问题:我国银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状态?银行业的效率如何?银行业的竞争对于效率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采用扩展的P-R模型测度了我国银行业2002~2009年的竞争程度,结论是我国银行业处于寡头垄断阶段;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结果表明银行业效率尚未达到有效;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竞争对效率的影响,发现我国银行业竞争能促进效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承 《现代情报》2004,24(11):15-18
动态能力竞争战略是当前战略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框架的分析,提出一个动态能力竞争战略转化模型.认为实施动态能力竞争战略的关键是知识创新和创新应用,进而分析了基于动态能力竞争战略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2002年至200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因财务原因被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以最能反映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区别的4个财务比率作为研究变量;用动态面板数据的方法估计财务比率的演变过程,分别用累积和控制图模型和指教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模型构建公司财务危机的动态预测模型,并将两个模型的准确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反竞争情报动态监控模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从反竞争情报动态监控模型的组织结构、处理对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对反竞争情报动态监控模型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双边规模不对称情形下双边市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双边接入结构下,双边规模比对平台的均衡价格、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规模较小一边用户的归属行为、商户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行业性质)对平台企业竞争策略影响明显,用户规模比增大会加剧平台企业的价格竞争;当消费者规模小于或等于商户规模时,平台企业倾向于商户单归属结构;当消费者规模超过商户规模时,平台企业倾向商户多归属结构。  相似文献   

18.
摘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财务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构建了两个因子以反映公司竞争战略是倾向于差异化还是低成本,在此基础上考察战略定位对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均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竞争优势,但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短期获利能力显著高于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低成本战略创造的竞争优势难以持续,而差异化战略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则具有可持续性。总体而言,差异化战略在创造竞争优势方面优于低成本战略。  相似文献   

19.
余川江 《软科学》2012,26(4):71-76
围绕如何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的自我强化内生机制,反思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进行相关数学证明,从构成要素和动态演进路径两个角度提出并进一步阐述"履带模型"的构建思路。案例实证着眼西部地区,运用"履带模型"分析框架,针对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升级问题,以内江制糖产业和夹江陶瓷产业为例从正反两面论证。最后,从系统构成和时序阶段两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升级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竞争情报研究为例,建立专业研究发展趋势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及回归分析模型,对近年来竞争情报研究文献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并就两种预测方法的模拟和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分析模型对竞争情报研究的模拟预测效果更好;在对不同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更为恰当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