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生贵 《今日教育》2008,(12):28-29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这种广阔背景即是智力背景.不只是课堂,更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它须包括观察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和大量的阅读等。建构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而且是广阔的智力背景.是有效学习的一项规律。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断言.如果将学生学习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只读教科书.那肯定连教科书都读不好.甚至“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产生许多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谢模祥在他的《大语文教学论》一文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各门功课的合作,使他们互相融合”;“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如果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停留在课本上,就会造成学习资源枯乏,学习方式单一。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宗玉 《文教资料》2010,(32):67-6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课本,而应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要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校其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国家实行新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大大地拓展了: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语文凭借的材料不仅仅是那本薄薄的教科书,还有图书室,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还有课外,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具有广泛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系密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鲁迅认为,“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紧紧抱住”。朱熹认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如果失去了人文内涵,就不可能达到终极目的;而人文教育如果禁锢在封闭的课堂和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同样是纸上谈兵。只有把它解放到开放性的大语文学习环境中,人文教育才拥有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应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习虽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也决不能把学生封锁在教室里,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到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以创设、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光靠每周的几节语文课,凭那几册薄薄的课本,行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也需要有一个“广阔背景”。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广阔背景”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课本以外的阅读学生大量地进行课本以外的阅读,不仅可以使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扩大知识面。随着课外阅读的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识事物的水平都会逐渐提高,这对学好语文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关注课堂外。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阔的生活,广泛地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除了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有效外,我们还更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将生态学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的热潮。生态课堂的建立,让新课程强调的人本思想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困境角度来理解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或进行文章写作,将语文教学变成真正的适用于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实用学科。它改变了学生对语文的传统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文的魅力。本文就从自身经验谈谈新课程背景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业模式固化,抄写、背诵、作文等简单的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作业的完成任务式的敷衍态度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立足于课堂和文本,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的、针对学生需求而布置的“生态”作业,将作业布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探索,从而使语文学习与作业形式有机结合,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7.
郑仁霞 《现代语文》2008,(2):112-113
一、语文新课程课堂原则的转变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分狭义的课堂教学与广义的课堂教学。新时期以前,许多语文教育实验均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师生活动在一个教室内展开,这个上课过程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随着改革逐步深入,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是向前、后、左、右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荒谬的。刘国正多次谈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指出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8.
“开放”就是倡导语文教育过程、方式、内容、评价等全方位开放,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加强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相沟通,与火热的生活相沟通,与其他学科相沟通,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在交际运用中学习语文。一、开放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割裂状态,使语文学习成为枯燥的符号记忆,导致另外过重的学习负担。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沟通,并且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调整、扩展、续编,突破课本的局限,开放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它说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确实不以为过。广阔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如果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罗梅 《考试周刊》2010,(6):17-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活泼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有其特殊的规律,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语文.在社会的大舞台中获得的知识,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