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存在,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学困生"这个名词,通常被冠以"学困生"的学生在集体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各方面都很难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把脉辨症,找准"病因" 查找"学困生"的"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英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相比,在智力凶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智力因素的差异 (1)思维差异."学困生"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势,缺乏想象和联想,缺乏灵活和创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发散思维,也不注意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对思路技巧的归纳总结等.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是表象,他们面对写作的心理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一)焦虑情绪与对抗心理: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客现存在的群体.相对其他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自觉性等.知何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转变观念,给"学困生"以特殊关爱.以前,我校教师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怎么做都对.因此,教师视学习暂时跟不上的学生为"差生",批评的多,挖苦的多,"挤"跑的多.自开展"学评教"以来,大家都积极用这35条标准来衡量自己,改变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同时,教师努力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在长子营中学的三年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在平时或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有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在智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没有先天的缺陷,但是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不能够严格律己,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压力大.作为人师应该深入地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状况,爱护每一个学生,宽容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摒弃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个性特长,走上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数学是万花筒,神奇美妙,有着无限的魅力.可是对学困生来说却是一条跨不过去的沟壑,一种对数学的恐惧、厌倦情绪始终缭绕在他们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谁该为学困生的形成"买单"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的教学宗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不算小的组成部分,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排斥他们,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对他们施加爱心、信心、耐心,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让他们迎难而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一时难以跟上班级教学进度的学生,在每个班中与优秀学生相比较而存在.究其形成的原因,心理障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疲劳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惰性心理、反感心理等.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千方百计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较差,各方面表现又不好,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他们,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尤其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寻求正确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初中的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能激励数学"学困生"热爱学习,引导数学"学困生"学会学习,而首要的就是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对高职教育中"学困生"产生的深层原因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针对"学困生"的教育对策,可以帮助高职教育中的"学困生"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一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或学困生,其缘故可能涉及很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经验贫乏、教学方法古板不能推卸责任.这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或学困生,或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冷落甚至被歧视的地位,经常吃不饱或消化不良,不断受挫折、受斥责或受压抑而造成的.作为教育者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还可以适时给他们"开绿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转化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好高中阶段"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撰写笔记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困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管理能力,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促进高中"学困生"学会学习.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任务驱动,引导"学困生"通过记笔记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方法指导,引导"学困生"通过积累学习经验进而逐步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多元智力观.实施"因材施教"必须正确对待"学困生",并采取恰当的策略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胡柳姬 《时代教育》2008,(3):223-224
根据自信心与英语学习的相关性,分析了"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及"学困生"自信心对英语学习的负效应.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的培养与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唤醒"学困生""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帮"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现就"学困生"落伍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在人们看来就是"厌烦""可恶""无奈"和"同情"的代名词。现代教育中,如何转变和减少学困生是教师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唯有备课时心系学困生、教学时关注学困生、批改作业时脑中思考学困生、辅导时言语关爱学困生、考查时恰当定位学困生、家访时尊重学困生,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且充满正能量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重新拾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据此,转化"学困生"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化小学的"学困生"呢?一、要确立"全面接纳学困生"的辩证认识观所谓小学"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标准化测试中失败的学生。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