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2.
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主题编排了《识字7》和四篇精读课文:《“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四篇课文图文并茂,主题鲜明,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识字平台和阅读欣赏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口。新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些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尽早进入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翻开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让人感到欣喜万分。它正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编写的一套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的教材。一篇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课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经典之作,内容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开篇阅读,识字起步”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打破了以往教材编写的旧模式,变先识字再阅读为先阅读再识字,边阅读边识…  相似文献   

4.
1.阅读能力从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来,这个实践又主要来自课文的学习,因此,课堂的学习和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许多行家都认为,课文的学习,对阅读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学好课文? (1)要听好课。做到;A.课前做到“三个在前”,即预习在前、设疑在前、思考在前。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围绕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及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自学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生疑设疑,思考解题答案。B.课中做到“五听”、“五记”。“五听”即听疑点解答、听知识点分析、听知识规律阐述、  相似文献   

5.
引言 小语教改似百花齐放。它们在形式、方法、甚至某些出发点上,虽各竞优长,但大都有一个共同倾向:尽早开始阅读、大量阅读! 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其最初报告即指出:“大量阅读是这项实验的灵魂!”。集中识字实验,目前也发展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斯霞的实验,是采用分散识字法的,但也同样强调和实施尽早开始大量阅读。吕敬先的“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也强调“提前起步大量阅读”。天津“听读识字法”也如此,一年级反复听读105篇故事外,每人还阅读30多本字画书。 台北师专附小校长谭达士提出:“促进语文教学的革新要抓两个重点:大量阅读与提早写作”。 国外也同样。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已形成为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识字的三大流派。此外,“部件识字”、“循环识字”、“听读识字”、“猜认识字”、“多种形式识字”等实验探索也争奇斗艳。一、集中识字教学实验集中识字实验是在总结和发展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效科学的识字教学实验。集中识字的主要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集中教,分散练;学了一批字,读一些课文来巩固识字;然后再学一批字再读一些课文。这个实验由辽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中,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识字教学三步走”的基本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的要求之一是正确地朗读课文,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文中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老师范读课文或者听录音,学生指着字来听,  相似文献   

8.
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覃晓舟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识字6》是一篇用“词串”组成的识字课文。课文写在夏天的夜晚,小丁丁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庭院里纳凉,巧妙地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配以相应的插图,要求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集中识字实验到一九七九年七月,已经完成了一年的教学任务。继教完景山学校第一册识字课本之后,又教了第二册,总识字量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余个。与此同时还教了第二册的二十六篇课文,读了一些课外读物,进行了写作的基础训练。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教学采取先识字后读书的措施,不仅是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事,也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质量。先识字后读书(郾先识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再识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决不是光识字不读书。恰恰是既识字又读书。不仅读书多了,并且写作训练也提前  相似文献   

11.
魏巍的《我的老师》语言质朴无华 ,描写别具情味 ,感情真挚炽烈 ,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篇佳文。教学此文 ,我采用“读练课”这种课型 ,引导学生在读中练 ,在练中读 ,在读练中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创新思维 ,在读练中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读练中领悟怀念老师的那份真挚的深情。教学课堂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用于“读” ,第二板块用于“练”。一、读“读”设计为听读、说读、品读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自主独立的阅读步骤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去理解课文内容 ,去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听读 ,整体感知。教师范…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相似文献   

14.
《识字5》(苏教版第一册)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海滨景物将12个词语分成4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每一组词表示海滨某一个地方的景物,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海滨的美丽富饶。课文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识字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插图、词串和生字之间的联系,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识字和读词串、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看图”、“读词串”“识字”这3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看看、读读、玩玩、写写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一、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看” 看插图识字,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插图精美、形象生动,词串和图画相得益彰,水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或者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要过度对课文进行逐字分析,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要让学生体验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最基本的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只要把阅读掌握得足够透彻,就等于掌握了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运用多年的教学方法 ,它的特点是一边讲读课文 ,一边学习生字。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字、词、句、文融为一体。学生不但能学会生字、生词和句子 ,同时还被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以《明明上学》为例 ,谈谈我如何采取听、说、读、写同轨运行的四步教学法 ,活用了分散识字的老教学法。一、在“听”中了解字音“九义”教材第二册中《明明上学》是一篇看图学文 ,此类课文最关键的是图文结合。教学时 ,我先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有关蛐蛐的情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让学生看着图听故…  相似文献   

17.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内容是识字,作为听、说、读、写的具体教学要求,识字是其中读与写的基础,无法想像一个对汉字不能熟练认识的学生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读和写。而从语文知识的基础性与逻辑性来看,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对课文的阅读与写话和写作文等活动,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中年级的识字教材编排形式相同,均为“随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将识字寓于阅读之中,便于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便于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使之变为自己的语言,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 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兼顾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