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教学研究中,对“教”研究得多,对“学”研究得少。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是重“教”而不重“学”。教师教好是为学生学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而学生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便是“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所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  相似文献   

2.
利用MCAC优化教,在学教学观念上变“重师”而“重生”;在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九六五年当教师的。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动乱的十年,不要说提高业务水平,就是原来学的一点东西也丢得差不多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工作逐步走上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我源感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初中语文教材中闻一多的《最后的一次讲演》时,由于对作者生平和作品了解得很少,手头又没有参考资料,向别人请教还得跑几十里山路,不得已,只好敷衍了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教学生“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许多学校的教师,密切结合发展学生的智力的研究,纷纷开展指导学生自学的实验。其中很多实验已卓著成效,显示了生命力。不少同志觉察到,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再继续停留在“教学包括教和学双方的活动,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类一般的说法已经不够了,特别是我们在多年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多“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应用,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教学应以“学”为主。学生不愿学,教师得教学生愿学;学生不会学,教师得教学生会学;学生学得不好,教师得教学生学好: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得适应“学”的实际,“学”的需要。一言以蔽之: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谁真正明白这一点,谁就会放手让学生“学”。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学”,才谈得上教学过程真正以“学”为主。不妨看看四十五分钟内的课堂。该让学生熟读的课文,学生往往得不到熟读的机会;应让学生反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的时候,如果重温一下《学记》中有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论述,一定会感到惊讶而又欣喜:原来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早已总结出一条十分宝贵的教学经验,它只用(?)三个字来概括,叫做“学学半”。头一个“学”字读作“”(xiao),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字是学习的意思。“学学半”是说教人的一半在教,一半在学;而学习的人也是一半靠别人教,一半靠自己学。三个字把教与学的关系讲得那么精辟,实在令人佩服! 试想一想:教师是教人的,在教学中他对学生必须懂得循循善  相似文献   

7.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8.
<正> 教学活动复杂多变,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但一些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教得舒畅,而很少去思索学生怎样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时,教师一味地引领学生走到自己的预设轨道上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探究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收获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教师既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又不能片面地将“效益”误认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与生产效益不同,它并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不学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多,对学生研究得少;对教学方法研究得多,而忽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其实,教学就是教和学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但在教学中,各类课题的研究,各种课型的研究,注重的都是如何教,在教上大做文章。我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相对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不到位,做不落实,课堂上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所谓教学理论的知识学转向”,指的是知识问题在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凸现,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教学理论研究视界的转换。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学理论研究的文本及其变迁走向,就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传统”而言,在教学理论知识的生成理念上潜隐着一种对“规律”“消解”的走向,而这种走向正是在对以往教学理论研究“知识”范型的破解下形成的,它的突出表现是教学理论研究新的“知识规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现 结 合 七年 级数 学 教学 , 浅谈 在 教 学 过程 中 数 学 活动 课操 作 的几 个方 面 。 一 、重 视 人的 全面 发展 现 代 教 育 理论 研 究 者 认为 ,“ 教 育即 生 活 ”,“ 教育 即 社 会 ”,“ 教 育 的 最 终 目 的 是 实 现 人 的 个 性 的 真正 全面 和 自由 的发 展 ”。数学 活动 课 即课 堂上 学 生之间 、师 生之 间 共同 参与 解决 问 题的 教学 活 动过 程。 教师 在教 学 活动 中要 注 重发 展学 生 的个 性,充分 发挥 学生的主观 能动作用,提高 数学活动课 教学的艺术 效果。 二 、数 学 活动 课操 作模 式 1. …  相似文献   

13.
一、教贵在“导”,让学生学有目标教学过程中,“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导”作用于“学”,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的成效。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通过教师的“导”,真正诱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学有目标。这样学生学得主...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说课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是授课者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表述活动,它主要是指授课者对课堂教学形成“怎样才叫教得好”、“怎样教才能教得好”、“为什么可以这样教和这样学”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中介。说课所具有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品质正是触及教育中介属性的本质,说课具有促进教学与教研协调发展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做”一体化其实就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依据这一观点,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其实就是告诉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但许久以来,对于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我们只是单纯强调教师如何讲授,至于学生学得怎样似乎并不重要。课评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堂课讲得好。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教师的一切努力即“教”,都应围绕着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来进行。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学是教的根据,教是学的外…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逐渐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使学生“学”得有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标准蕴含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素养导向下“依标施教,以评促学”的教学主张。在论述该教学主张的缘起、内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总结相关教学实践认为,“依标施教,以评促学”主张的践行主要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素养化单元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教、学、评”活动;以生为本,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反思“教、学、评”一致性状况等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不仅是一字之差,而是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通过教师的“教”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达成方向是单向的,达成手段是单一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展示的是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