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2.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现代语文》(2005年第1期)林建楠先生《“鄙远”之“鄙”用法浅探》一文,颇有感触,也想就“鄙”字在“越国以鄙远”一句中的用法,与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课文注释:“胡骑(ji):胡人的战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骑qi(统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5,(6):54-54
在广大读的热情响应下,去年我刊顺利举办了“中语杯”全国分省高考作及新课程中考作全观察活动。经过读投票,在去年的《中学语教学》杂志第6期公布了获得“中语杯”的高考和中考命题单位和得票数,并为选中这两个单位的读发放了奖品——根据全观察活动编辑出版的《2004分省高考作全观察》或《2004新课程中考作全观察》。  相似文献   

7.
日子日     
合看“日子日”这仨字,二“口”为镜框,二“一”为闭目,中间“子”为镜架、鼻梁加一条额上的横皱纹一能否看出一个戴眼镜之人的闭目沉思状?很像一个读书人在啃读《论语》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杜国进 《学语文》2008,(3):48-48
根据《辞海》,“花”读huā,义为。被子擅物的繁殖器官”:“华”读huā时,同“花”。我们知道,名词“花huā”与“华huā”。读音相同,语义相同,是古今字的关系,但“华huā”是源,“花huā”是流。  相似文献   

9.
郭玉甫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语文知识》1990年第3期)和李瑞琴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补》(《语文知识》1997年第10期)两文都认为老舍的“舍”不该读成she,而应读成she。老舍的“舍”到底应该读什么音,还是  相似文献   

10.
孟夏 《教育论坛》2006,(1):52-52
学习古最重要的方法是诵读。诵读首先要把字音读正确。一般来说,读要以现代字典(字音依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上的普通话标音为主。例如“往来无白丁”(《陋室铭》)的“白”,本读人声,普通话却读平声,  相似文献   

11.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2.
与你有缘     
也许与生俱来与语文有缘,记得上小学前我就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认识了好多字。虽然只是简单的“大”“小”“上”“下”,“太”“平”“天”“国”。但在那个时代的穷乡僻壤.已很不简单了。上小学后特别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考试几乎回回得满分。念初中时更偏爱语文,特喜欢读《中国青年报》;李清照的词也读过不少。又比较喜欢读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为《化学奇谈》译本写的序里指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重温这句经典语言,有助于我们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现在还盛行的“重讲轻读”的偏向。  相似文献   

14.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15.
“减负”不是没有负担,“减负”不能单纯徽减珐,“减负”要立足自我。  相似文献   

16.
《“鸡蛋世界”》这篇文章既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又可以当作说明文来读。  相似文献   

17.
林清峰 《学语文》2003,(3):45-45,44
我国古代诗文中,书信有诸多别称,若不明其意,读古典诗文,会引起困惑。书:在古代,书指信函,信指送信使者。《左传·昭公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书”即是信。杜甫  相似文献   

18.
董向东 《甘肃教育》2011,(18):57-57
有位作者读了2011年8月份下半期《甘肃教育》杂志上我写的《这个“时”字该如何解释》后,问我,你怎么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成了“实习”?许多人把“习”解释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中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1年7-8期刊登的《“封闭式管理”质疑》(以下简称《疑》)一文,笔者对文中的有些观点不敢苟同,现不揣浅陋,陈述一二,以就教于方家。不合理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等,是反对“封闭式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生活能代替教育吗?社会能  相似文献   

20.
舒敬东 《学语文》2010,(5):47-47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诗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觉”到底该读什么音,书上没有加注释。其结果是,读jue的有,读jiao的也有,莫衷一是,不能明确。自居易的《长恨歌》中诗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觉”到底该读什么音,书上没有加注释。其结果是,读jue的有,读jiao的也有,莫衷一是,不能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