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肖义成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51-54
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丈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肖义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51-54
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文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裴世俊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15-20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4.
黄玉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26-28
关于王士祯的神韵理论及诗歌创作,历来褒贬不一,仁智各见。钱钟书先生在诗学专著《谈艺录》中,从探寻诗人心态出发,剖析诗作风格,追溯入手取径,评骘诗学地位,手眼独具,针砭有加。钱先生个人审美趋向的渗透,引入思考,其圆融通观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提供了批评范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96-99
文章对《诗经》《楚辞》中的连绵词做了全面考察和统计,对其中有些连绵词的意义差异、形成同源的状况以及字形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王渔洋的绝句诗具有神韵特色,它通过"象外之象"而传达一种"文外之旨".诗作中艺术形象构成与神韵之美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盛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2)
历来对王渔洋被罢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康熙朝皇权斗争的史实,认为由于王渔洋与皇太子允祁有密切关系,在康熙着力打击皇太子势力时,借“王五一案”罢了他的官。 相似文献
8.
裴世俊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4):18-22
1919年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民国年间,是王渔洋研究史上一段较为萧条、冷落时期,但也有许多亮点,产生朱东润、郭绍虞、钱钟书等文学大家,以长篇论文、批评通史、学术专著等,对神韵说及其创作进行一番认真地梳解,感悟独到,识见精湛,超越既往水平,取得显著成绩,至今仍给后学以启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朱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2):115-117
稼轩词用典隶事,深沉宛曲,独出机杼,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奇妙,梁启超誉之“前无古人,后无来”。其为:一是怀古词,借典抒愤,英雄末路之悲,沉沦下僚之愤;二是比兴象征手法的创造性运用,言近旨远,辞约而意丰;三是精心选择寓意相近或相反的典故,连续嵌入同一词作,收到强化感情渲染,连绵词作意境的作用;四是利用典故的多义性,在不同词作中一典数用,取得语意翻新、迭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建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
著名学者蒋寅先生<王渔洋事迹征略>一经出版,即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但正如陆林先生所说,该书也存在白璧微瑕.文章在陆文基础之上,也提出疑问二则,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潘鸣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3):27-32
唐代诗人王翰以《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著称,在盛唐恢弘的宏观时势之下,造就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传奇。然其事迹诗文流传极少,遂致鲜有关注与研究。文章从史料记载及其现存的十余首诗作文本出发,循端理绪,就其生平性格、艺术特质进行了探讨,并从其独特的人格特性研究入手,考论其诗歌用韵的特点,解读其骨气标举的诗歌创作风力。 相似文献
12.
13.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妮在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较之八十年代愈趋成熟,也愈益显示出她在当代诗歌的重要性。其九十年代的诗歌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诗与个人日常生活的合一,日常生活与诗写具有显著的互文关系;追求生命的“自然”呈现,通过一种类似“植物化”的冲动,直趋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境界;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一种富有特征的“看”的生命直观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灼诗文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3):179-181
南宋王灼的《颐堂先生集》完本近六十卷,今存五卷不足。前人对王灼的佚诗佚多有搜辑,近年北京大学之《全宋诗》、四川大学之《全宋》所收王灼诗最为完备,但亦收罗未尽。本钩稽历来诸家漏辑的王灼诗、十二篇。 相似文献
15.
祁生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98-102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打上了禅宗的烙印,显现出冲淡的意绪、空寂的意境、无我的境界和活泼泼的生命精神。而王维的精妙之处在于他能以心境来净化环境,他笔下的山水是经过禅心净化和观照的本真自在。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的送别诗,十分重视诗歌意境、意象的创设。他能精心地选择意象,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经过加工、提炼而选入诗中,成为全诗的重要元素;能巧妙地组合意象,把选入诗中的意象,通过承续式、叠加式、剪辑式等不同的方法加以组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意象系统,以更好地传达思想、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经学被称道为“荆公新学”,是宋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的成果。虽然王安石早期即与佛学有接触,晚期也与僧徒有交往,但他晚期思想仍以儒学为主。王安石晚期的诗歌,艺术成就高,思想健康,风格多样,最终成就了“荆公体”。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诗坛,如一个紧张、激烈的体育竞技赛场,风云际会,各显身手。王昌龄则是这一特殊赛场上的特殊人物:其诗作,特别是七绝,取得了令当时及后世共同称誉的辉煌成就;同时,他又开馆授徒,传授作法,培养诗才;他还潜心于创作理论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诗论观点。因而,王昌龄既是一名竞技水平较高、比赛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又是执教有方、颇有建树的“教练员”,同时还是对这一“比赛项目”潜心探讨,理论创获颇多的“研究员”。一人而身兼“三职”,这在盛唐诗坛“赛场”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令的诗文风格显著,思想奇崛。受北宋两位著名人物孙觉和王安石的影响,王令对韩孟诗派情有独衷,诗文带有中唐韩孟诗派的特征。他吸收韩愈的思想并加以改造,提出了“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在语言风格上,王令借鉴了韩孟诗派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追求古拙拗涩、奇崛峭拔。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议论情感化,以议论为诗,然而诗中奇崛的想像又使诗歌有了一种浪漫色彩,从而冲淡了议论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